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街道办:派驻厂长暂停执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14:22 南方都市报

  街道办:派驻厂长暂停执行

  龙岗街道办正式回应本报报道,表示该制度好处多多只是措词欠斟酌将加以完善

  关注派驻厂长

  本报讯本报连续数天推出《关注“派驻厂长”》报道后,龙岗街道办终于对此作出正式回应。昨日下午6时许,该街道办工作人员向本报发来一份《关于对“派驻厂长”报道的说明》(下简称《说明》)。《说明》对“派驻厂长”制度做了进一步解释,表示从“实际效果”上看,该制度有多种好处;该《说明》未提要暂停执行该文件。但记者昨晚9时从龙岗街道办获悉,目前“派驻厂长”文件已暂停执行。

  《说明》从“初衷和由来”、“基本做法”和“实际效果”三个方面,对龙岗街道办在今年9月13日下发的“办公室”文件——《龙岗街道全面推行向辖区企业派驻厂长工作方案》(简称为《方案》)再次进行了详细解释。

  在“初衷和由来”中,《说明》表示,制定该《方案》主要是要加强管理,“强化政府对企业的服务”等,以及要“妥善解决一些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记者注意到,虽然《方案》中在“派驻范围”中明确说明是“全街道有牌有照的生产加工类企业”“只要持牌经营,厂址在本街道都属于派驻厂长的范围”,而《说明》中则对此强调表示:“《方案》涉及的主要对象是辖区内加工贸易类企业,特别是‘三来一补’企业和租用厂房进行加工贸易的‘三资’企业、民营企业。”

  《说明》在“基本做法”中表示,“业务部门起草该《方案》,其本意是为企业着想和维护劳务工合法权益,但行文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于加工贸易类企业的情况,有些措词欠斟酌,容易引起歧义。如‘派驻’一词就措辞不准”,但“无论是其本意或是在具体操作中都不是指派、强派、摊派的意思”,“而这次我们发文的对象只限于街道各社区,目的也只是向社区推介这种做法。我们实际上只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平台,以人才交流会的形式组织举行招聘会,由企业和居民面对面自愿地进行双向选择”。

  对《方案》中“厂长”一词的解释,《说明》表示:“这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行政职务”,“实际就是经贸业务员,他们从事的是报关、财会、出纳、统计、仓管、工会等工作”,也“绝不是有些人所说的‘只拿工资不干活’”。

  《说明》在最后的“实际效果”上,对发文件推广的“派驻厂长”制度进行了肯定,表示其“加强了对企业的服务”,“有效协调了劳资关系”,“有效减少了走私和欠债(欠薪、欠租)逃匿等违法行为”。

  最后,《说明》表示“欢迎舆论的监督”,“对于该《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将加以完善,不妥之处,予以纠正。”

  龙岗街道办对派驻厂长报道的说明

  ——摘录

  《南方都市报》社驻深圳记者站:

  连日来,贵报对我街道“派驻厂长”的报道,我们相当关注,现就相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初衷和由来

  今年以来,我街道的劳动和经发等职能部门,……起草了《龙岗街道全面推行向辖区企业派驻厂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我们的初衷:一是借鉴原来对“三来一补”企业实行“中方厂长”的经验,进一步从制度上完善和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管理;二是该《方案》涉及的主要对象是辖区内加工贸易类企业,特别是“三来一补”企业和租用厂房进行加工贸易的“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五是进一步扩大就业渠道,妥善解决一些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基本做法

  业务部门起草该《方案》,其本意是为企业着想和维护劳务工合法权益,但行文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于加工贸易类企业的情况,有些措词欠斟酌,容易引起歧义。如“派驻”一词就措辞不准,这是沿用原来“三来一补”企业的习惯叫法,无论是其本意或是在具体操作中都不是指派、强派、摊派的意思……又比如说“厂长”,这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行政职务,我们向企业推荐的也不是行政意义上的“厂长”,这一名称也是原来“三来一补”企业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延续性称呼。《方案》中推介的“厂长”实际就是经贸业务员……

  三、实际效果

  从客观实际情况看,这种由政府引导、企业自主选择,经过业务培训的经贸业务员受聘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劳资双方的关系协调,营造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效果明显。

  ……

  非常感谢《南方都市报》对我们基层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作为街道办事处,我们也欢迎舆论的监督。基层政府承担着繁杂的工作,工作中难免有缺点和差错……对于该《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将加以完善,不妥之处,予以纠正。

  龙岗街道党工委办公室

  二○○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对话

  本地厂长:“派驻厂长是把双刃剑”

  对话背景

  6年前,陈先生在宝安区工厂车间做了半天工作就提出辞工,老板一句“难道你原住民就只能收租不能做事吗”激奋了他,他留了下来;6年间,他由车间工人一路打拼到如今厂长的位置。由于表现出色,他被宝安区有关部门推为原住民学习的典范。他曾经在大礼堂给上千名原住民上课:“人不劳动就肯定是痛苦的!”他总是这样激励自己的乡亲,鼓励他们与外地人同台竞争,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担任本地厂长期间,陈先生对本地人的生存状态有所研究。他说,本地人仿佛在一夜之间变得衣食无忧,曾经苦苦追求的东西一下子全部拥有了,而不知道自己还能追求什么。对于向企业派驻厂长一事,他认为这个政策是把双刃剑,未必是真正对本地人好。由于担心自己的身份可能触怒本地人,应他的要求,本篇对话隐去了他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单位。

  记者(简称“记”):这次龙岗街道办出台向辖区企业派驻厂长的政策,引起了很大争议,不知道你怎么看待?

  陈先生(简称“陈”):最近我们都在看这一系列报道,大家也会在一起探讨,说实话,触动挺大的。

  “厂长”头衔,激化了好多矛盾

  记:你本人也是原住民,而且也在企业做本地厂长,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陈:政府其实是想帮助我们原住民,但是我个人认为政府是一片好心,做得却未必正确,这个政策是一把双刃剑。

  记:怎么说?

  陈:政府想让我们自力更生肯定是好的。但错就错在“厂长”二字,这一头衔激化了好多矛盾。

  记:你们的心理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陈:对,受经济、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影响,原住民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群体;从另外一个层面讲,也可说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当你进工厂时,老板不给你办公室和办公桌,反而说你不用来上班每个月过来领工资就可以时,这对原住民内心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我在这里又有什么用?老板都不让我做事情,根本是一个多余的人。

  记: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呢?

  陈:举个例子来说,现在有一些原住民,你叫他进工厂他不去,他宁愿去村里的联防队。做联防队员和进工厂拿的钱一样多,但是做治安员自由啊,又比较有面子。其实,结果都一样,学不到东西,而且整个人会变得很颓废,长久下去,就失去了前进的能力。

  钱财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来了,我们不用付出任何努力

  记:是否原住民就不爱劳动呢?

  陈:谁说的?在我小时候,我一边读书,还要一边种田,有时还要放鸭养鹅,我的那些朋友们,谁不是放牛过来的?记:城市化给你们都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陈:1988年我们开始不用种田,洗脚上田。一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各种各样的工厂陆续涌入村里,村里也开始盖厂房搞工业园区,收厂房租金;伴随着工厂的入驻,很多外来工人也来到村里,村民开始在自留地上盖房子出租,这个时候我们的钱一下就多了起来。

  记:你们家现在的收入构成是怎样的?

  陈:首先,村里有集体企业,有出租厂房,到年终每个村民都有分红,这块儿要看每个村的条件,工厂少的村每人几千元,多的数万元不等;第二块,自己家楼房出租,像我们村比较偏僻,开发时间晚,每户每月也有几千块钱的进账;第三块就是工作,大家由农民变为居民后,政府都会有一些工作机会,有些还能做公务员。总的来说,我们提前进入到小康生活了。

  记:这不是很好吗?

  陈:俗话说,当一个人手里的10块钱变成100块钱时,这其中必然饱含着他的智慧和辛劳。但我们没有,钱财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来了,而且还能源源不断地来,我们不用付出任何努力。

  在你拥有钱财时,就不会在乎低薪工作

  记:这其中又有什么问题呢?

  陈: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请教过教授,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我们原住民?我现在可以初步分析,那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倒挂,我们在一夜之间变得衣食无忧,变成了暴发户,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精神却还停留在原来的层面,我们不知道自己还能追求什么。我一直认为,我们是失去锄头的农民。

  记:而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原住民不愿意上流水线了。

  陈:6年前,我第一次进现在这家工厂,做流水线工人,我仅仅做了半天,就向老板提出要辞职。因为这么辛苦才拿这点工资,我觉得划不来。

  记:但是你一直都没有走。

  陈: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工厂老板知道我要辞职时,当场呵斥我:“难道你们原住民就只能收租金,不能做事吗?”老板的那句话给我很大震撼,我一气之下就留了下来,从流水线工人做起,整整6年才到现在厂长的位置。我现在懂ISO管理流程,知道如何运作企业和管理工人,这些都是我谋划将来的资本。

  记:但并不是所有原住民都像你这样,能够沉下心来。

  陈:(痛苦地抚头)每次想到这个问题我就会很痛苦,我必须承认,有一些原住民是不愿意进工厂工作,也不愿意去学习本领。但将心比心地来说,在你已经拥有钱财的时候,街道办派你去工厂做一份工作,每个月给你1000来块钱,你会在乎这份工作吗?这时,金钱往往无法成为推动原住民前进的动力。

  记:但人们就是羡慕你们如此轻松地获得钱财。

  陈:用不着羡慕我们,我经常和本地乡亲聊天,你别看他们平时开着车到处兜风挺潇洒的,其实许多原住民内心都有自己的痛苦,作为一个人,不劳动就肯定会是痛苦的。

  记:你如何看待原住民和外来人的对立情绪?

  陈:坦白说,外地人对我们原住民是有偏见的,他们习惯带着有色眼镜称我们为“食利族”。但说实话,我们也没有招谁惹谁,这能怪我们吗?国家征用了我们的土地,由于深圳特殊的地位,才将我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记:你觉得外地人与原住民的矛盾是怎么尖锐起来的呢?

  陈:资产分配的不均衡。我们原住民挖到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桶金,用土地换取补偿金,然后又盖出租屋。而租这些房子的,恰恰又是外地人,他们要拿出自己1/4甚至更多的薪水给本地人。这种不满的情绪年复一年地积累,两个族群有如此深的矛盾就不足为怪了。

  本地人应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到社会中

  记:其实这种情况,从长远看,对原住民也不是什么好事。

  陈:现在我们本地人有一个很大的转变:不惜金钱也要把自己的小孩送到非常好的学校去读书。

  记: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呢?

  陈:因为我们从自己的身上可以看到,只有学到知识才能出头,才能证明自己。

  记:回到最开始的话题,你觉得政府应该如何引导本地人就业呢?

  陈:要把原住民推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中,政府和社会肯定不能缺位。我有一套不成型的想法。首先,本地人的思想应该改变,街道办可以安排一些培训,提高本地人的综合素质;第二,政府应该与企业进行沟通,在征得企业认可后,再安排本地人进工厂工作,但绝对不能让本地人直接做厂长,而是应该让他们先做一些文员之类的工作,然后靠他们自己的实力,去争取自己的位置;而在此期间,街道办和社区一定要确实负起监督的职责,确保这些本地人是处于工作状态,要让他们对得起老板给的那份工钱。

  记:你期待中两个族群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陈:我十分讨厌这种现状,整个社会被分成两个群体,两个对立的群体。我觉得本地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到社会之中,我希望到我们的下一代,不会再有本地人和外地人之分,大家都是深圳人。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梁永建付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