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未富先老”的中国 如何破解老龄社会的难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09:43 新华网
  现在的问题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中国怎样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养老之路?
“未富先老”的中国如何破解老龄社会的难题(组图)
  安徽巢湖聋哑学校的35名学生来到卧牛山街道敬老院开展助老活动。学生们为敬老院的老人整理房间,为老人梳头,教老人打哑语,以特殊的方式与老人们交流。新华

  10月11日,中国重阳节,这又被称为“老人节”。这一天,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组织召开的“首届中国老年学家前沿论坛”,国内最知名的人口学家、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世界人口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官员,共同探讨了中国养老面临的形势、难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有效控制住人口过快增长之后,伴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中国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如何避免人口过快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

  联合国估计,到下一代,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比20世纪的欧洲更加严重。届时,中国将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对付高出自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倍的国家类似的问题。据预测,2035年,中国每4个人里面就有超过一个老年人,那时候,中国的老年人数量,将比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五个发达国家的总人口加起来还要多。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了,现在必须着手解决,不能再等了。”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研究员对《北京周报》说。

  “养老问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曾担任国家财政部部长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说,“如果这个问题现在不加以重视,日积月累到了二十多年以后,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未富先老”的中国如何破解老龄社会的难题(组图)

  联合国估计,到下一代,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比20世纪的欧洲更加严重。一位青年与世界长寿之乡--南宁巴马瑶族自治县平安村105岁长寿老人黄妈仁亲吻。刘广铭摄

  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过快膨胀带来的全球粮食危机论一样,中国现在面临的人口迅速老化问题,也同样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席兼执行总裁J.Hamre表达了他对中国养老问题的担心:如果控制得好,中国的转型将取得成功,我们也会直接受益。如果控制得不好,我们也难免受到牵累。

  有人曾提出,为避免过快的老龄化,中国应该废除实施了20多年的“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在一定程度上认同这个观点。但是,中国人口问题属人口和劳动力过剩性质,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是首要的战略任务。”田雪原说,一定程度的老龄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需的,是实现人口零增长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但是,田雪原也认为,低生育水平必须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内,防止超高老龄化的发生。为此,他认为中国有必要调整人口发展战略,同时设置一个合理的老龄化“警戒线”。他认为,这个“警戒线”应设在不超过届时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26%的水平。

  “从已出现松动的计划生育政策来看,中国正在逐步调整人口发展战略,这就是过去纯粹突出‘以数量控制为重点’,现在则更强调,要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田雪原说。

  居家养老困境

  居家养老,是中国目前采用的主要养老模式。在这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可以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住所和环境中,政府可以不必花过多的资金建设集中的养老机构和设施,只是这种模式要求老年人所生活的社区提供各种上门服务,如为老人提供购物、清扫、护理等日常的生活照料。可是,与之相配套的社区服务,目前在中国大多地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在中国很多城市,一些新建的社区都建了老年服务中心。可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规定,其中很多老年服务中心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我所在社区的老年服务中心,都被管理部门租出去了,有的变成了婚介所,有的变成了家政服务中心,全是赢利的。据我了解,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与产业研究室主任陶立群对《北京周报》说。
“未富先老”的中国如何破解老龄社会的难题(组图)

  湖北省襄樊市襄水幼儿园的孩子们为福利院的老人捶背。张楠楠 摄

  另外,陶立群还谈到,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大多只是接受过短期上岗培训,其中有很多还是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失业人员。陶立群分析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与大的环境有关,就是社会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目前中国只有几所大学开设了老年学系,而且都是近几年的事情。这些老年学系毕业的学生,也很少情愿去社区服务岗位工作,一方面是由于待遇较低,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就是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

  “在养老资金比较薄弱的情况下,现在中国的养老问题,关键是老人的照料问题,特别是高龄老人的照料问题。” 陶立群说。

  在城市,由于工作繁忙和就业竞争加剧,一些年青人没有太多的时间照料老人。而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去城市打工,也难以照顾家里的老人。

  如今,在一些大城市,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高龄独居老人或“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例如,在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截至2004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19.28%),一些社区已经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对辖区范围内的独居老人进行“一对一服务”,随时了解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城市社区目前普遍面临着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田雪原研究员分析认为,社区服务除了要有一批专业性质的“正规军”外,目前中国可以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国正式倡导志愿者服务只有11年时间,但至今规模仍然较小,服务项目也不多。在这方面可挖掘的潜力还很大。

  此外,老年的心理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日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该市社区居民中开展的抽样调查显示,70%多的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就整体而言,还是比较好的。但就个体而言,有些老年人还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主任姚远教授对《北京周报》说。据他统计,近几年,老人因心理问题而自杀、自残等极端性案例日趋增多。

  事实上,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不过,他们精神和心理方面健康的强烈需求还不能得到及时满足。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老龄化问题专家穆光宗认为,这正是大多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近十多年来,穆一直在致力于精神赡养的研究。他认为,精神赡养要解决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确立老年人的主体性地位和凸现老年人的自尊需求。

  “精神赡养问题已经构成了老龄问题的深层挑战。”穆光宗对《北京周报》说,“在居家养老的格局中,如何赋予社区精神赡养的功能,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政策性问题。”

  “弱势老人”怎么养老?
“未富先老”的中国如何破解老龄社会的难题(组图)
  目前,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主体还仅仅限于城镇职工。上海卢湾区84岁的陈阿毛(右一)等特困市民高兴地领到了慈善医疗卡。张耀智摄

  构建全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需要雄厚的政府资金,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短时间内不可能覆盖到所有人群。目前,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主体还仅仅限于城镇职工,虽然近几年中国一些发达地区正在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范围,如北京等几个大城市最近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此前还把辖区农民囊括其中。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这个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农村老人和城市贫困老人。如何解决这部分“弱势老人”的养老问题,无疑是一大难题。

  农村老年人一般个人积蓄不多,走商业化养老保险只能是少数人的事情。但是,农村老人大多拥有一份责任田。尽管在法律上,责任田不属于个人所有,是一种使用权和经营权。因其具有使用价值,转让这种使用价值便可带来财富。因而,田雪原研究员认为,目前完全可以发挥“责任田”的养老保障作用。

  经过调查和论证,田雪原设计的制度框架是:依据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多少,60岁以上老年人可将其责任田的一部分或全部,入股带到农村老年责任田基地;基地是社会化养老组织,组织低龄老年人和其他志愿者从事生产劳动和经营,取得经济收入,供给基地老年人生活和消费。

  田雪原说,农村老年责任田基地实际上是创立了一种不需要额外投入即可实现基本养老的组织形式。“它不仅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使其成为养老资产,而且盘活了农村老年人力资源。”

  “农村土地改革正不断深化,土地的长期承包权(50年)完全可以得到保证,土地使用权的流动已不成为一个问题。我相信农村老人责任田养老制度是完全可行的。”田雪原对《北京周报》说。

  对于城市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田雪原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创建城镇房产养老保险。

  通过调查,田雪原发现,城市老年人虽然现金储蓄较少,但是许多人拥有自己的一份房产,尽管房屋的质量一般不是很高。因此,可采取类似农村责任田养老基地的办法,城镇老年人口也可以将属于自己的房屋财产投资到城镇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按照房屋的数量和质量作价入股,再按照股份多少按时领取养老金。房屋作价入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出让式、期货式、典当式等。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田雪原主张的城镇房产养老保险制度,其实已被北京等一些城市所采用,其中有一些城市还运作的比较成熟,效果也比较理想。

  如何提高政策效益?
“未富先老”的中国如何破解老龄社会的难题(组图)
  在上海市南汇区新坳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内,两名老年村民在进行健身运动。刘颖摄

  近两年,北京市政府投资上亿元人民币建了一个号称“国际五星级”的豪华老年公寓,床位只有400个,硬件设施堪称世界一流。

  据陶立群透露,由于耗资巨大,该老年公寓刚开业时,收费价格过高,一般的家庭根本难以承受。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只得砍掉了一半价格,才逐渐吸引了一些老人,可至今还没有住满。为此,当地政府必须每年再投入几百万元,才能填补其中的财政“窟窿”。

  不可否认,近几年,中国政府用于老龄事业的财政投入日趋增加。例如,从2001年开始,中国投资135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老年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现在城市社区里已十分普遍的运动休闲设施,大多是受益于这项被称之为“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的社会工程。

  可是,在陶立群看来,政府投资真正用到老人身上的只有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作为“制度成本”耗费在其他环节,如政府工作人员工资、招待费等。

  “当前应该检讨效益问题。”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张恺悌研究员对《北京周报》说。

  张恺悌分析,受计划经济惯性的影响,很多养老投资项目完全是由政府一手推动的,政府不仅是投资者,而且是市场运营者。由于缺乏技术评估,这些投资项目效益不佳。

  今年9月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吕学静完成了对北京市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的问卷调查。她给《北京周报》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近一半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如何计算自己的养老金。

  “如果广大的民众不了解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又如何能够取得他们的支持,而离开了他们的支持与理解,任何一项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又怎样能取得好的效果呢?”吕学静说。

  陶立群分析认为,政策要取得好的效益,关键是要改变政府的管理模式,实现政企分开。具体而言,就是政府出政策和资金,养老项目面向社会招投标,实行市场化管理,政府对其质量进行监控。(记者冯建华)

  与中国老龄化有关的一组数字

  30%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今后还将以每年3.3%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2亿,占总人口近30%。23.07%2000-2050年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由6.9%上升到15.9%,升高9.0个百分点;同期中国将由6.96%上升到23.07%,升高16.11个百分点,高出世界7.11个百分点。217%从上世纪的1950年到九十年代末,世界老人数量增长176%,中国的老人数量增长了217%。在本世纪未来的25年中,世界老人将增加90%,中国的老人则将增加111%。1亿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将是中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每12至13年,60岁以上的老人就要增加1亿。12%目前中国参加养老金制度的人数大体是1.55亿人,仅占到总人口的12%。

  中国的老龄化发展四个阶段

  (1)1950年到1975年为老年人口的平稳发展阶段。在此期间,人口老年比从1950年的4.5%到1975年的4.4%,期间每年变化最大的仍不超过0.2个百分点。

  (2)1975年到2000年为人口老龄化的前期阶段。在这一期间,人口老年比从197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6.8%,但仍未达到老龄化的程度。

  (3)2000年到2030年为老龄化调整阶段。在这期间,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比例年均上升0.39%。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2000-2015年,少儿人口增长较慢,劳动人口迅速增加,老年人口增长加快;二是2015-2030年,少年人口开始减少,劳动力人口也出现下降,老年人口迅速增加。

  (4)2030年到2050年为高水平人口老龄化阶段。在这期间老龄化速度开始减慢,但老年比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最近,77岁的戴和老先生,花了将近一星期时间,对北京几所养老机构进行了考察,想给自己和老伴找一家养老院。戴和已退休16年,退休前一直在国家政府机关工作。

  如何应对来势迅猛的老龄化趋势?对于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正在制订老龄事业发展的“十一五”(2006-2010)规划,以确定未来五年中国老龄工作的重点。不久前,负责拟草制定这一规划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袁新立,接受了《北京周报》记者的专访。(来源:北京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