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好书回顾]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好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10:09 新京报

  

[好书回顾]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好书

  《夏洛的网》 怀特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怀特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他为什么要开始写作童话,是什么启发了他的灵感,可能无从追索,他的童话在严格的文体意义上是否能算做童话,也并非毫无争议的,但是

在我的眼中,他的童话毫无意义是最好的。他的这三部童话都以动物为主人公,还把人性中最光辉的品德都赋予给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夏洛的网》里那个忠心耿耿的蜘蛛夏洛,帮助面临死亡威胁的小猪摆脱了厄运。在故事的结尾,精疲力尽的夏洛孤独地死去,令人潸然泪下。

  □书评人 小欣 2005年5月21日

  

[好书回顾]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好书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夏志清并没有将自己局限在新批评细致的文本细读上,而是在推崇文学本身的美学质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对作品道德意识的探讨。而后者显然是和中国现代小说感时忧国的特征相合拍的(夏后来专门撰写过《现代中国文学感时忧国的精神》一文),这也使得《小说史》在高超的艺术品位之外又平添了一层感人的魅力和高人一等的视野。自然,在强调作品的道德意识的同时,他也从没忘记道德是不能外在于作品之外的,而是最终要内蕴于文学形式之内。这种细致入微的观点正好亦反映出他的细腻的艺术感受力。

  □书评人 凌越 2005年7月22日

  

[好书回顾]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好书

  《政法笔记》 冯象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冯象先生得出的很多结论与我们想象中“应该”的结论完全相反,但沿着他的思路跟踪下去,你会发现他的道理。这等于给读者提供了思维的另一个方向———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并不总是对的。

  □书评人 王小山 2004年2月20日

  

[好书回顾]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好书

  《人面桃花》 格非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评价好书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冒犯了我。文学就是冒犯。今年印象最深的是格非的《人面桃花》,其实是因为作者和书一起提出的回到“写什么”的想法吸引了我。我想这本书的问题也就是作者的“回归”有误,应该是“怎么看”,而不是“写什么”。

  □书评人 陈希我 2004年12月17日

  

[好书回顾]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好书

  《束星北档案》 刘海军著 作家出版社

  在作为具有独立人格与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方面,束星北亦堪称楷模。他锋芒毕露、不善变通的本性酿就了自己一生的坎坷,使其卓越的天才白白浪费,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强迫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奴化的因素则更值得深思。

  □书评人 一泓秋水 2005年4月15日

  

[好书回顾]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好书

  《退步集》 陈丹青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陈丹青对大众最具有杀伤力的魅力在于,他是个艺术家。这个领域内的神秘与模糊状态最令人向往。对艺术圈内的景观或奇观,以及所谓“艺术”真正的质地和源流,人们只是处于懵懂的一知半解状态。陈丹青的艺术家身份,是他形象的通行证。

  □书评人 阿苏 2005年3月25日

  

[好书回顾]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好书

  《西方正典》 布鲁姆著 译林出版社

  这是我自阅读博尔赫斯以来得到最多快感的一次旅程。哈罗德·布鲁姆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却是一个伟大的读者。他令人折服的魅力来自睿智和博学。在一个宏大的体系面前,我找到了指引。

  □书评人 YOYO 2005年7月8日

  

[好书回顾]变化的世界,不变的好书

  《在不确定的世界》 鲁宾著 中国社科出版社

  66岁的鲁宾对政治(他叫公共政策事务)的热情依然高涨。虽然我们无法知道他今后是否再承担公职,以及他作为美国历史上最长一个繁荣期的一位财长的业绩,他可以当之无愧地赢得顶级政策师爷的地位。

  □书评人 EDZHANG 2005年10月22日

  阅读真的能改变世界吗?虽然很多知识分子都信誓旦旦地这么说,但我们还是免不了对这个判断保持怀疑的态度。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里,我们与数量众多的好书相遇,但这些书却未能形成太大的反响。反过来,看着各种各样的流行小说和经管励志读物的走红,说世界改变了阅读可能更恰当一些。尽管对于读书界来说,这样的结论有点令人无奈。

  作为一份面向大众的书评类副刊,《书评周刊》无疑要关注阅读风潮的变化,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对好书的坚持。从励志读物到韩剧小说、从青春写作到奇幻文学,两年来,流行的东西一直在变化,但在风行之后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迹,倒是那些好书,虽然一直默默无闻,却能够持续地发生影响。即使到现在,我们回顾这两年的好书,最重要的,依然还是去年年初见到的那几本。

  《书评周刊》标举“公共立场、专业品格、独立思想、现实情怀”,四句话各执一端,不可或缺,而十六个字的理念凝结在一起,便是我们对好书的判断。我们相信,一本好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它的作者至少和这十六个字中的某些部分是合拍的;我们更相信,正是这十六个字,保证了一本书能够持续地发生影响。

  在这里,我们选出近50本书,都是这两年出版的(鉴于影响,收入少数几种再版书),它们大都在过去两年的书评周刊中露过面,更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产生过影响,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它们在未来的很长时间之内,大概也不会过时。很显然这些书远远不是好书的全部,如果篇幅允许,我们还可以列出一个长得多的书单,比如《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比如《光荣与梦想》,它们同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过人生有涯,人们活着不可能只是为了读书,两年能读下50本,已经是了不起的幸事。

  细看这张书单,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思索是其中的关注焦点,这和《书评周刊》两年来的整体取向是一致的,更与这两年知识界的整体思考不谋而合———我们这个世界还远远谈不上完美,需要人们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读者有心,肯定还能记得《转型》、《断裂》、《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一万封信》、《政法笔记》这些书对当下知识界的冲击,更会对《束星北档案》、《母亲杨沫》、《一代报人王芸生》等历史题材著作带来的震惊记忆犹新。对于纠结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几代人来说,了解和反思现实,是最基本的任务,即使是在文学作品中,也同样如此。看看《秦腔》、《平原》、《兄弟》这些最流行的小说,我们发现作家们再次捕捉到了时代的主潮。

  当然,历史只是背影,从根本上来看,人们还是对明天抱有希望,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也正是因为如此,面向未来的图书也就成为公众阅读的另一个兴奋点,也是我们这张书单上同样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专业性的《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改革时期的外国直接投资》,还是适合普通读者的《从历史看管理》、《娱乐至死》,《赢》、《推理的迷宫》,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分析当下的同时指向发展,甚至直接介入当代最前沿的学科。我们从这些书的影响不难感受到这一代人的活力与希望。

  历史、现实、未来,三个层面构成了我们这张书单的主体,但与此同时,我们同样相信阅读和这个世界本身一样,应该是多元的,这也是我们以分类的方式完成这张书单的原因。而在每一个分类之中,我们也希望能体现出不同的阅读取向,毕竟,两年来我们的出版界生产的好书太多了,惟一的遗憾是读到它们的人太少。

  一张书单不可能是完美的,就像我们的阅读生态同样不完美一样。抛开流行读物不说,即使是在那些所谓的“好书”领域,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也还是太多。比如我们选入2本儿童书,不是因为这个领域的好书太少,而是因为太多的好书都默默无闻,根本没有什么人关注,《哈利·波特》和马小跳几乎构成了这个领域的全部;同样的,我们选择2本科学书,也不是因为科学不重要,而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够读懂科学书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少了。我们惟一的希望,是到《书评周刊》下一个100期的时候,我们的阅读生态能够有所好转,我们的这张书单,或许也可以更加完美。

  □涂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