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同乡村”溯源:异乡抱团取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14:23 南方都市报

  “同乡村”溯源:异乡抱团取暖

  老乡帮带、异乡同俗催生越来越多“同乡村”,带动社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治安隐患

  关注深圳治安同乡村调查

  ■专题动机

  深圳警方分析,治安问题与深圳存在的全国独有的“同乡村”有着极大关系。本报推出的关注深圳治安连续报道“同乡村调查”,将对同乡村治安问题予以解析,同时展示警方的整治成效。如果你身在“同乡村”里,如果你深受治安困扰,如果你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和好的建议,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755—83325000。

  ■本期提示

  近两日,本报推出“深圳治安攻坚:‘同乡村’治乱”系列报道,接触和展示“同乡村”的治安状况。今日,本报继续走近“同乡村”,试图探究其形成的渊源,老乡帮带、异乡同俗,联系和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同乡村”,在这里,他们像是生活在家乡,管理严重不到位的城中村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温床,也因此带来了各种治安隐患。我们试图从中管窥“同乡村”治安问题的根源。

  聚居缘由

  老乡带老乡的裙带关系

  草埔招清洁工引来八千四川人,老乡裙带关系催生四川村的形成

  走在罗湖区草埔东社区里,人流汹涌、车水马龙,商铺叫卖,一派热闹景象,但此背后,却是社区的杂乱和喧嚣。“迎面走来的二三十人,没有一个是本地人。”昨日,罗湖区草埔东社区居委会主任梁贵清这样说。11月12日上午,从村口进入居委会,约500米的距离,记者随机询问了10名路人,7名四川巴中市平昌县人,3名潮汕人,的确没有一个本地人。据了解,目前居住在草埔东的3万余人中,本地人只有1260人,约有2万潮汕人,8000余平昌县人。虽然潮汕人占多数,但大多为商户,而在社区里四处活动的大多是平昌县人。

  即将退休的梁主任介绍,1992年后,当时的草埔村准备将村里卫生工作承包出去,四处寻找,找来了一个四川巴中人,“他拉来了一群老乡帮忙,一包五六年,就形成了这里越来越多的四川人。”虽然现在卫生工作统一管理,但主要工人大多仍是四川人。“正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四川人就全都住在这里了。”梁贵清说。

  王先生,是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岩口乡在街村原村长,任职五年,在当地有一定声望,2000年从深圳务工回去的老乡看其每月仅有百元收入,就劝其来深,于是,王先生“抛妻离子”一狠心来到深圳,跟着老乡住进了草埔,并经老乡介绍一起在一个菜市给一名老板做搬运工,他与同乡8人租住一居室,月薪1500元,除去一切生活开支,每月能剩个800元左右,王先生说,随着两个小孩逐渐长大,上学的费用也使其压力倍增,于是来深第二年,他把妻子也接来了,并经老乡介绍到草埔附近一个超市做售货员,每月800元,“这样大大缓解了小孩上学的压力,我俩也有一个照应。”据王先生介绍,如今他所在老家村庄,100多个农民有90多个都来了深圳并且都住在草埔,成了名副其实的“移民村”。

  采访期间,他拉着记者来到隔壁的一家诊所,指着医生说:“他也是我们巴中老乡。”医生姓张,年近六旬,曾在平昌县笔山镇开有一家诊所,2003年他前往东莞看望在一家企业任经理的儿子,被老乡请到深圳游玩,“一走一看,才发现这里这么多的笔山人,有好几个都跟我说,张医生你医术这么好,就来这里给大家看病吧。”张医生说,几番思量后,他来到草埔,租了间小房办起诊所,诊所虽小,但病人却不少,据记者观察,来看病的患者均操四川乡音。但当记者查看诊所墙壁时,他脸色有些许紧张,他说很想办个执照的,但办不下来。

  【点评】“同乡村”易产生“内循环”

  梁贵清认为,四川人越聚越多,一方面带动了草埔的租房生意,一方面也形成了专门针对四川人的服务行业,包括理发、餐馆,他说:“一到开饭时间,满村里都是麻辣味,呛得人直打喷嚏。”

  对此,深圳第四届政协委员、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阳认为,由于信息缺乏,而且没有接受现代工业的培训教育,“同乡村”里的许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就产生了“内循环”,许多人开发廊、小餐馆,在满足内部需求的同时也提供给外部。这些小店并没有科技含量,不需要多少成本,通常不办理工商、卫生执照。

  聚居纽带

  异乡同俗寻求认同感

  相同的生活习俗,更方便说话,跟在老家没什么两样

  据记者观察,来深务工人员之所以长期聚居而形成同乡村,不可回避的一个因素,则是他们相同的生活习俗,并以此为纽带聚拢更多的原籍同乡。

  四川嗜辣全国闻名。“没辣,怎么吃得下?”一名正坐在出租屋前织毛衣的李姓妇女称,开始来深圳很不习惯这边的饮食,随着亲朋好友的增多,她们就自己动手轮流做饭,按月摊算,后来逐渐有些四川人在草埔开起川菜馆,李某称目前在草埔约有10来家大小川菜馆。而张医生拿出一张请帖,记者看是一张老乡定于后天的结婚宴请,“就在那边的火锅城,也是我们四川人开的,现在,本地方的亲戚越来越多,再加上在这边认识的朋友,他们就在这里摆宴请席。”

  在草埔社区走访时,多条巷道里外都传出搓麻将的声音,麻将桌旁都围聚着不少看客。一名正在搓麻者毫不在乎地说:“闲着也闲着,不打两圈没事做,都是家乡人一起,输赢不大,也经常凑得齐。”

  住在石厦社区的来自湖南攸县的出租车司机刘某则告诉记者,之所以老乡住在一起,语言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刚来深圳,人生地不熟的,当然选择有老乡的地方住,方便说话呀,不然,跟外地人接触,多累啊。”

  【点评】他们在深圳难获认同感

  “其实,这是他们寻求认同感的一种体现。”供职于一家深圳媒体的蒋先生曾长期关注“同乡村”,他分析说,出外务工的群体,因受限自身素质,在深圳很难获得认同感,而在老乡聚居的“同乡村”里,是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他们只需生活在这里,并不太需要过多地与外界联系。

  草埔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认为,这种现象在各个“同乡村”大同小异,老乡聚居,很多风俗一起过,“他们觉得这样过得自在,跟老家没两样。虽然生活在草埔,但好比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当然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圈子里。我们基本不去那里,怕一言不慎,惹来事端。”

  聚居隐患

  弱势集众是把双刃剑

  “我们都是弱势群体,只有抱团取暖。”但“同乡村”也给社区治安带来各种隐患。

  “住在一起,有个照应呗。”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同乡村”村民对于老乡聚居如此解释。

  昨日下午3时,记者在清水河采访,正在社区外路边候车,在路口拐角处,看见一辆黑色轿车直行时,将一名骑着自行车、四十多岁的男子绊倒在地。司机立即下车查看,此时两名与其相似形象的骑车者赶到,连声询问受伤情况,并有一人拉着司机要求索赔,后因倒地中年男子的劝阻才相互离去。记者上前询问,中午男子自称四川人,刚从工地下班与老乡回住处,“没事,只是碰了一下,那两个都是工地上一起的老乡。”

  相比此事,发生在石厦社区的“照应”事件则有些出格。一名出租车司机介绍,上月他们攸县司机下午交接班时,一老乡将车停在一家宾馆门侧,宾馆的保安上前责令其开走并用脚狠踢车身,此态度立即召至一旁十几辆等待交接班的的士老乡的声讨,“大家一哄而上,打那个保安,要求给个说法。”“我们都是弱势群体,只有抱团取暖。”一名同样是出租车司机的河南人分析说,“我们没有文化,老家又穷,只好出来找工,找不到好工作,只有大家住在一起,如果有合适的工作,老乡可以招呼一声。”

  地域色彩浓厚的“同乡村”,在为各个社区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区治安带来了各式各样的隐患。草埔东社区居委会主任梁贵清认为,四川村开始形成之初,社区里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因人员混杂,竟然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抢夺他人颈上项链,“现在,社区警务室进驻村里,我们也成立了民兵分队,又在主要街道安装监控器,治安才好一些,但入室盗窃仍不时发生。”

  而自认弱势的群体规模聚居,明显带来严重的治安隐患。公明合水口社区李积章警长介绍,2002年,因当地经济贫穷,许多辍学的广西青少年纷纷随其老乡以及家人来到深圳,并集中住在公明,但却因找不到工作,越聚越多,一度有数百人,“特别是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这些青少年不能被警方遣送回广西,逐渐成为了公明的不稳定因素”。为了生存,这些青少年或老乡结伙,或同学结伙出去偷抢。因其江湖义气,作案被抓往往只称单独作案,拒绝说出同伴的姓名、住址,给警方的打击行动带来了很大难度。2003年,近百名青少年被广西天等县上映乡人许国定拉拢起来犯罪,逐渐演变成犯罪组织“砍手党”。

  【点评】心态不平衡久之易团伙犯罪

  昨日下午广西驻深劳动服务处的韦小姐表示,目前在深圳的广西务工人员多达15万之多,大多是良民,但“砍手党”对广西人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们的形成,是因当地经济过于贫困,受教育程度过低,自身素质低下,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深圳,他们的内心是很复杂的,心态出现不平衡,日子久了,就容易与聚居一起的人形成了作案的团伙。”

  ■专家分析

  管理缺位给“同乡村”提供发展温床

  深圳市第四届政协委员、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阳认为,“同乡村”的出现,是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脱离土地进入城市而产生的。深圳许多地方之所以存在“同乡村”,是因管理严重不到位的城中村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温床。刘阳曾经考察过深圳的许多城中村,里面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房间,却住着10多个人,这根本不符合基本的居住条件,却没有人来管。由于收入很少,这些来到深圳的外来人口只能这样居住,城中村为他们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另一方面,与都市生活相比,这些人生活水平较低,一些人心态出现不平衡。目前,社会上出现一些团伙性抢劫,其中就有来自“同乡村”的,这也是对社会安定的一种威胁。

  本版统筹:

  本报记者陈文定周玉高春明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周玉徐维强陈学斌陈耀波

  图:

  为了维护治安,通常“同乡村”内有大批保安。本报记者张耀波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