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共创亚洲文化的辉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17:19 人民网

  今晚,随着绚烂缤纷的礼花在美丽的佛山夜空竞相绽放,为期一周的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在“祝福亚洲”的歌声中徐徐落幕。这是一次文化交融的盛典,以《佛山宣言》的签署为标志,亚洲区域文化合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是一次增进友谊的聚会,亚洲艺术家们用芬芳多彩的艺术奇葩,编织起心灵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签署凝聚共识的《佛山宣言》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是中国首次举办的高规格、大规模的亚洲文化部长会议。23个国家主管文化艺术的部长和代表围绕“文化亚洲”的主题,就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及发展世界及亚洲文化多样性,保持和促进区域文化合作与其他领域合作同步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七点共识,签署了意义深远的《佛山宣言》。《佛山宣言》诠释了亚洲区域文化多边合作的原则、方向及重点,强调这种合作对地区和平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表达了亚洲各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致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共同促进亚洲地区繁荣的美好愿望。

  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宣言签署后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指出:《佛山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亚洲地区各个国家一种新的文化的凝聚,标志着我们作为亚洲人的身份再一次的确定。当前,亚洲国家政治经济合作正呈现非常好的发展势头,要夯实合作的基础,就应通过文化的途径从沟通亚洲各国人民的心灵入手。《佛山宣言》的发表,表明我们在总体上开始携起手来建造这个基础。

  各国部长对举办本次论坛和签署《佛山宣言》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将作为亚洲文化合作发展的里程碑载入史册。诚如韩国文化观光部长裴钟信所说,《佛山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亚洲文化合作的开始,希望以后每年都能举行这样的高官会议,并带动各国民间文化更多的交流。

  展示亚洲形象的艺术舞台

  由中国文化部发起主办的亚洲艺术节自1998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6届,不仅促进了亚洲各国文化艺术交流,还向世界展示了全新的亚洲形象。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因其参演团体之多、内容之丰富而成为历届规模之最。20多个亚洲国家的艺术团体献上48场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亚洲民间艺术作品精品,让观众领略了亚洲和中国艺术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纵观本届艺术节各项活动,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浓缩精华,提升艺术品位。从气势恢弘的开幕之作《亚细亚的天空》,到欢乐祥和的闭幕式演出《祝福亚洲》,及至汇聚各国艺术精萃的专场表演,灿若星辰的亚洲艺术在同一舞台上交相辉映,为八方宾客带来艺术的激情与享受。主办者和编创人员精心的包装和打磨,对提升亚洲艺术节的品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传统技艺之花竞相开放。以展现亚洲古老传统民族艺术见长的亚洲艺术节,曾挖掘出不少传统艺术绝活。本届艺术节也不例外。越南和菲律宾神奇的竹乐演奏、蒙古国艺术家奇特的喉音演唱和柔术表演,节奏鲜明、动感十足的巴基斯坦说唱艺术,配合默契的泰国三人木偶以及日本的古老剧种“狂言”等,令观众耳目一新,对亚洲传统艺术刮目相看;三是艺术家走向户外,与百姓尽情同乐。本届艺术节的演出形式有所突破,安排了11场广场演出和街路巡演。这种与观众近距离地接触,激发出观众同演员之间的真情互动,进而从心理上拉进普通百姓与亚洲国家的距离,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真正变为现实。

  拓展文化交流的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外文化“请进来”等大型国际文化活动的频繁展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位列其中的亚洲艺术节,也正逐渐成为区域文化交流的一个品牌。第七届亚洲艺术节虽已降下帷幕,但它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将是长远的。

  首先,在全球化大趋势下,我们应更加关注亚洲。一段时间里,不少人对欧美文化的热情远高于对亚洲国家文化的关注。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我们必须为维护文化多样性而不懈努力。无论从地缘因素还是从艺术层面看,都应该有更多像亚洲艺术节这样的活动,有更多与我们近邻的文化沟通与心灵交汇,通过民间艺术这种特有的传达的方式,增强与亚洲各国人民间的友谊,以寻求亚洲文化的繁荣之途。其次,弘扬传统文化与注入现代元素并行不悖。只有与时代同行,不断创新,民族艺术才有长久的生命力。第三,举办大型国际文化活动,需要中央与地方积极性的共同发挥,找到地方发展需要与举办活动的契合点,此次广东佛山承办亚洲艺术节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人民网佛山11月17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