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庆精心策划了一场“告别演出”?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21:37 人民网 |
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又成了华夏大地一位“名人”。他的“名”集中在一点,在今年8月29日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当着众多媒体的面公开点名批评了8省市对国家助学贷款不那么重视的问题,引起了“悍然大波”,成了主流网站点击率很高的一个事件。张保庆也刹时成了继审计长李金华之后又一被媒体称为“敢讲真话”而出名的高官。 然而,面对张保庆的“讲真话”,却引发了争议。有人说,张保庆是精心策划的一 场“告别演出”;有的干脆称张保庆是“作秀”。面对记者的提问,张保庆于11月11日反驳说,他们说我“作秀”,我都快要下台了,还作什么秀?在这里,“作秀”与“作率”已混为一谈。人们看到有这样的习惯。时下每当听到与领导调子稍微不同的声音,就马上听到“作秀”批评;每当见到一些稍为与传统习惯有点区别的动作,也会迅速听到“作秀”的“回敬”。显然,“作率”与“作秀”是两个不同概念,出发点不同,内涵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区别两者的关系事关激浊扬清、事关保护正气、抵制邪气、避免俗气。 判断一种观点一个举措是“作率”还是“作秀”首先看其是否真。人们称张保庆是在“作率”乃由于他讲的是真话。鼓励讲真话是《党章》赋予每个党员的义务,也是《公务员法》赋予每个公务员的责任。张保庆在8月29日新闻发布会上批评8个省市区对助学贷款工作不够重视,遭遇到一系列问题是有根有据的,也是经过他反复调查核实的。张保庆敢讲真话,至于讲真话后是否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待下回分解。但有一点不容否定,张保庆讲的不是假话,“真话”的可贵,在于反映了实情。 长期以来,党中央倡导各级干部讲实话、办实事。这个实话,就是真话,是原汁原味的话,是不看领导脸色的话。只有真话才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真话才对社会对人民有用。假若官员们只是说某些领导爱听的话,而不是有根有据的实话,那么,对领导的决策有什么帮助?对改革开放事业有什么好处? 比如媒体新披露的一件事就很典型。5年前,河南省扶沟县城郊乡李堂村村民因编织、贩卖草苫子致富,被该乡树为典型。稻草变“黄金”,草苫子市场也就变成了当地群众口中致富的“黄金”市场。5年后的今天,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并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的草苫子市场,却因“影响县城形象”,遭当地政府全面封杀,面临夭折。眼看今年草苫子的销售旺季即将过去,村民们欲哭无泪。个中的尴尬,尽管原因种种,但是,影响县城形象这句假话误导了决策也是无法忽视的原因。由此可见,张保庆“8.29”之举是难能可贵的“作率”。 张保庆“作率”在于他的举措出发点是为了人民利益。应该肯定,张保庆“8.29”的讲话是会得罪一些人的。他讲的“我们一天到晚喊,他就是不动,是不是他省里有这么困难呢,我看不是掏不起1000万拿来助学贷款贴息的问题,而是人治和法治的问题,是地方领导关不关心这个事情的问题”。显然,张不但披露了8个省市区对助学贷款工作的被动问题,从中也揭露了问题症结原因。这就是,某些官员身上官僚习气。他遭受的压力恐怕也是可以预料的。但张保庆却表现了相当的坦然。他对记者称“很自信”,“在岗时最怕办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人民利益在他脑中突显起来。比如说,“筒子楼改造问题,他不听学校的汇报,而是一个楼一个楼核实;高校后勤改革,武汉他走了7次,西安走了6次”。 张保庆敢指名道姓批评8省市区彰显的是他为人民利益而呐喊,是为落实党的政策而呼喊,而不是为个人逞能、个人利益而“作秀”。因此,给他的举措戴上“作秀”实在是一种误解。可见,官僚习气才是“作秀”的症结。官僚主义脱离群众,听不到真言,看不到真情,常常以个人拍脑袋代替调研,因而往往在“作秀”。要根治人民群众讨厌的“作秀”,根本的是要根治官僚主义。 在提倡讲真话的今天,廓清“作率”与“作秀”对于鼓励人们敢讲真话不无裨益。张保庆就是一个难得的教材。肯定张保庆,就是要弘扬讲真话的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