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焦青军和他的自助小店(都市万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04: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焦青军和他的自助小店(都市万象)
焦青军和他的小店。

  游晓鹏摄

  这是一间极其特殊的小杂货店,因为店主是一位因病基本丧失活动能力、只能躺在一张不足1.5米长的床上“目视”小店经营的残疾人。从1986年,焦青军在河南郑州市南阳路

与农业路口开起小商店起,这个小店和它特殊的经营方式已经存在了近20年。这期间,55岁的老焦和他的小店充当一座爱心“称量”店和守护人的角色,“称量”和守护着社会的爱心与自觉。

  【特殊小店顾客自助】

  从外表上看,这个小店跟郑州市的其他小杂货店没有任何区别。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透明的橱窗上整齐地码放着香烟和口香糖,下面的铁皮墙上则贴满了花花绿绿的饮料和食品海报。小店经营种类很全,有公用电话,有冷饮,有牙刷和雨伞等,招牌上的字迹显示它还曾经营过福利彩票。

  一位年轻人走到小店门口,他想买包口香糖,隔着小窗向里面叫老板。小窗里没有人探出头来招呼,而是传出一个洪亮的声音,带着浓浓的豫西口音:“进来!”年轻人似乎是位生客,往里面看看,然后从一侧的小门走进去。屋里有些黑,只有一位看不出年龄的光头汉子,躺在屋里左侧一张不到1.5米长的铁床上,盖着被子。“你要啥?自己拿吧!”年轻人略微迟疑,随即按照汉子的指示,从屋内架子上取出一包口香糖,摸出50元钱,抱歉地说:“零钱不够。”汉子说:“你有多少?一块二?好,拿走吧!”

  稍停,又有一位熟客赶来打电话。他没有跟老板打招呼,直接拨打摆放在外面的公用电话,之后踱进屋里。汉子直起头对他笑笑:“忙呢?”熟客寒暄一下:“老焦,身体咋样?”摸出4角钱放在桌子上。

  “我这儿是一个顾客做主的商店。”55岁的店主焦青军盖着厚厚的被子,只露出一个脑袋说。他是一位因病已卧床40年的残疾人。

  【“活”起来的“睡觉大王”】

  焦青军的老家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有一个姐和一个妹,父母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去世。13岁时,正上小学四年级的他,因为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双腿逐渐变形,3年后丧失了行走能力,只能躺在床上,仅剩下右臂能勉强活动。

  1981年,姐姐焦青民到郑州工作,不忍心抛下弟弟的她把焦青军带到了郑州寻求医治。此时,焦青军已经在床上躺了10多年,病情依旧不见好转,生活信心全无。

  焦青民看着弟弟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担心他会出事。这时,居委会建议让焦青军在路边开一个小店,经营些简单的副食饮料。焦家人觉得,这是一个让闷在屋里的焦青军“活”起来的机会。

  “我开始时不愿意,不是能不能照看得过来的问题,而是我这样一个人,会不会把进来的顾客吓住。”焦青军说。但经过考虑,焦青军还是同意了开店。焦青军的外甥们为他盖了这间小铁皮屋,买进了第一批货物,一些便宜的日用品和副食品。焦青民把弟弟带着轮子的床推进了这间小屋,旁边放上桌子,安了一部电话。在附近工作的外甥和姐姐每天来给他送饭,照顾起居。老焦的日子,就这样一步步地开始“活动”起来。

  “没有这个店,没有大家的鼓励,我根本想不到能活到现在。”外甥刚给他剃过头,焦青军显得精神矍铄,使人看不出他的真实年龄。姐姐给他起了个外号:睡觉大王。他笑着说,尽管小店的营业额没多少,却让睡觉大王“活”了起来。

  【爱心涌动在小店】

  因为老焦商店的特别,他得到了周围的人们和过往顾客的热心照顾。第一次来的顾客,往往会对它的主人和特殊的经营方式感到惊讶,但随即会配合着老焦的“语音提示”,在架子或者地上的箱子里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自觉地把钱留下。一些熟客,还会在老焦的亲人不在的时候,帮助收拾一下散落的东西,摆放一下批发商送来的货物,或者理清床前的小桌,摆上棋盘,跟老焦杀上几局。

  “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赶来给弟弟送饭的焦青民对记者说。商店的货物,早已经不需老焦托家人跑腿去进,附近东三街副食品批发市场和黄河食品城的商贩们,接到电话就会把东西送来;隔壁邮政储蓄所的年轻人有事没事常来这个小店坐坐,跟老焦聊聊天,帮帮忙;税务所的同志听说了老焦的事,给这个营业额并不大的商店办了免税;居委会和残联逢年过节都会给老焦送米送面;几年前,老焦也拿上了郑州市低保金,一位副市长还亲自登门,给老焦送来了1000元钱。

  满怀感激之心的老焦,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看着给吧。”老焦也不记账,哪位顾客一时没带钱,他也不会急着跟人要,他只准备了一根抓挠,可以把桌上散乱的零钱收到一块儿。但过往的顾客们,面对这样一位辛勤而坚强的店主,谁会忍心生出少给钱或者赖账的念头呢?20多年来,只有一位顾客没有经得住老焦的商店的考验。

  【捐献遗体回报社会】

  焦青军在用自己的坚忍感染和方便着来往路人的同时,也使奉献爱心的方式得到新的尝试和延伸,而他始终解不开的一个心结是,自己用什么方式给予曾帮助过自己的亲友和陌生人以回报。

  老焦想到了捐献遗体,他觉得把遗体捐献出来用于医学研究,或许能够帮助专家研究出来治疗方法;二是自己一直受到政府和这么多人的照顾,想把捐献作为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我无儿无女,也没有挣到什么钱,实在也没有别的方式。受了社会这么多年的照顾,俺虽然多少年没出过小铁屋,但俺不能跟社会脱节。”

  对于焦青军的想法,姐姐焦青民起初不支持,但这份申请表的家属代表意见栏里还是签上了她的名字。她说:“后来了解了他的心思,我也就同意了,弟弟能活到现在,没有大家的帮助是不可能的,我理解他。”

  今年9月,老焦通过媒体终于接通了河南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遗体接受中心的电话。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19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