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审计公开树立政府透明形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04:45 深圳特区报

  李金华昨日在深圳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审计公开树立政府透明形象

  昨天,在深圳银湖,当记者终于走近因“审计风暴”而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身边时,发现处于风暴中心的李金华是那么的平静和蔼,脸上仍带着清晨健步攀

山时朝霞晨露留下的光芒,仅从那睿智严谨的言语、锐利明亮的目光中,才偶尔可见这位风云人物的“铁面”风采。

  在深圳异常紧张的行程安排中,李金华审计长仍抽出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见缝插针的独家专访。

  深圳绩效审计大胆创新效果不错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在听取深圳市审计局的工作汇报时,十分关注绩效审计的进展情况。

  李金华:我这次来主要就是进一步了解深圳绩效审计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深圳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大胆创新,效果不错,对我很有启发。中央刚刚召开的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其核心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效益审计是我国政府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审计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深圳在这方面先行一步,正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道路,我希望深圳继续在这方面探索、总结、提高,总结出效益审计的几种基本形式,对全国的效益审计工作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深圳审计的环境很好

  记者:最近几年,您多次来深圳考察工作,对深圳有什么印象?

  李金华:对深圳最突出的感受是,近几年深圳政府审计工作做得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深圳审计的环境很好。一方面,是深圳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展较好,尽管我没有做专门具体的调查,但是从一些审计报告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另一方面,深圳在发展中越来越注重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审计结果、高度评价绩效审计?就是因为政府在发展过程中更关注发展的质量、效益,注重健康发展。而这也正是中央五中全会、国家“十一五规划”为我们国家发展指出的总体方向。

  要让政府行为更多地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记者:“审计风暴”使审计机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审计署还大力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并提出“以公告为惯例、以不公告为例外”。为什么您选择了这条压力重重的道路?

  李金华:主要是出于这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要公开透明,包括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都要增加透明度。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除了涉及到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的以外,都将逐步对外公开,从而提高政府行政行为的透明度,树立公开、透明的政府形象。第二,增强老百姓的知情权。只有拥有了知情权,老百姓才能谈得上选择权、监督权。第三,为什么要将政府部门的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公诸于众?就是要让政府行为更多地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让政府部门带头依法行政。

  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对此都非常重视支持,针对审计结果提出的问题,积极督促整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形象,总体来讲,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确利大于弊。而且,我们努力让大家意识到:公告审计结果不仅仅是揭露问题,根本目的是要促进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防微杜渐。事实证明,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确起到了促进整改的作用。

  人们已逐渐适应审计公开

  记者:审计机关总是查出政府部门的问题,您也被人们称作“铁面审计长”,您觉得压力大吗?

  李金华:审计工作有一个特点,讲人家的好话少,找毛病的多,得罪人。做这样的工作,有压力是正常的。被审计单位有一些想法,我觉得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通过审计结果公开,通过这种压力,使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单位负责人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增强依法理财意识,加强整改。

  最近一段时期,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情况在好转,大家对审计公开已逐渐适应,慢慢形成一种习惯。审计按惯例对外公开,然后是不断地整改,有问题就追究责任。被审计单位通过审计披露问题,即便被点名了或者追究责任了,也觉得这是应该的;广大的公众,认为这也是习惯,也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作为审计机关来说,也不会再有一种压力,而认为这是我的职责,就像其他部门履行日常职责一样,这样就不会再有审计风暴了。最近经常有一些机关、学校邀请我去讲课,这表明社会上也非常希望了解我们审计工作。

  记者:我听说您到了深圳,早上还起了个大早去爬山,这是否也是您缓解工作压力的一种方式?

  李金华(笑):是呀,这种方式最简单、最省事。我在北京的锻炼方法就是每天早上走一个小时,7点钟到办公室,这些年也已经养成了“习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