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榆次赏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06:48 人民网-人民日报

  艾斐

  榆次置郡迄今已逾3000年,初时称涂水、魏榆,到了战国时期才易名为榆次。岁月更递中,榆次文风隆盛,瑰宝富赡,成为汾河平原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榆次老城是榆次历史文化的见证,长达2000余米的街区,南街古色古香、错落有致

的清虚阁,北街傲然壁立、雄峙霄渺的古城垣,中间高高矗立着重楼迭起、层檐争耸的古市楼。街区两侧的古建筑群落有东花园、城隍庙、财神庙、西花园、桑芸故居、思凤楼、县衙、大戏楼、文庙、遗园、大乘寺、凤鸣书院、瓮城等,整个老城的占地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在榆次老城,所有的建筑都不仅规模宏大、矩制典范,而且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就说作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城隍庙吧,1362年始建时,就占地达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极为精巧严谨、匠心独运,就连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也称赞它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素有“三晋第一衙”之称的榆次县衙,是全国规制最大、格局最全、建筑最巧的县级府衙,它始建于宋朝,占地2万平方米,完整体现我国古代地方衙署“坐北朝南、左文(吏)右武(兵)、前朝后寝”的传统礼制思想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罕见的历史文化瑰宝,整个衙署建筑经历代修葺之后,综合不同风格的高超技艺,成为自宋朝以来历代石雕、砖雕、木雕、意构、形构艺术的精品荟萃,其中不仅有大量楹联匾额,还有晚清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时在此坐衙的种种轶事。

  在榆次老城,还有原汁原味的古街道、古市廛、古商号、古酒肆,一应青砖砌墙、方石铺道、牌匾横挂、灯笼高悬,终日市声鼎沸,人流如潮,生意红火,买卖兴隆。置身其中,真有一种当年晋商又重来的感觉。

  在历史上,从明朝中期至清末民初几近500年的时间里,执牛耳于中国商贸与金融界的“晋商”,就发祥于以榆次为中心的晋中地区一带。作为“中国儒商第一家”的常家庄园,便位于榆次老城区西南约8公里处的车辋村。

  常家庄园与所有的晋商大院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将一连串的大院与花园和书院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融社会、人文与自然为一体的和谐而完整的布局,而且着意赋予园林、屋舍、厅堂、楼廊以浓酽的书卷气。这在所有晋商大院中是绝无仅有的。遂使其成为中国北方民居第一园林。

  榆次之“古”,遍布于城乡各处。深藏于坡头谷底的后沟村,坐落在一面山坡上、一个山凹里,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林木滴翠,野花竞开,清泉流淌,硕果飘香,一幢幢房舍点缀其间,一排排窑洞忽隐忽显,所有的街巷都是蜿蜒的山道,所有的庭院都是花红果香,所有的屋舍都满含沧桑。其中的不少院落、窑洞、门庭、屋宇,大都有着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不仅有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而且也有宋、元时期的民居建筑。村子虽然很小,但古代民俗应有的各种庙宇、祠堂、戏台、桥涵、神龛、堡墙、暗洞、栈道等,却应有尽有,虽历经沧桑变故,却仍旧保存得相当完好。村中遍布各种古木老树,槐、枣、椿、柏、楸,尤以枣树为最多。

  在后沟村的自然、古朴、蔚秀与恬静之中所掩藏着的,是历史的“谜”,也是文化的“宝”。它是全国至今保存最完好和最典型的原生态的古代民居遗存。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9日第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