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奥运福娃原型“大阿福”陷入传承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07:37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奥运福娃原型“大阿福”陷入传承危机
【南京日报报道】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面世伊始,就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也许你还不知道,“福娃”的文化渊源之一是来自无锡惠山泥人“大阿福”。昨天,在第二届江苏省文物节活动现场、南博举办的《江苏绝技展》上,记者有幸见到了制作“大阿福”的大师级人物——65岁的王南仙老人。在惊叹于老人精细的手工技艺的同时,记者也为老人一句“50年抢救一次”的感慨而震惊。

  记者来到老人展台时,她正在专心用细毛笔在做好的泥坯上细细描绘(如图,李冀摄)。“大阿福是‘三分坯子七分画’。同样是泥坯,如何变成胖嘟嘟、笑嘻嘻,江南韵十足的大阿福,就全靠画了。”同样的两个泥坯,王南仙轻点数笔便呈现出一男一女两个大阿福来。她告诉记者,大阿福已经有了1000多年历史了,它的原型是当地传说中降妖除害的“沙孩儿”。虽然大阿福是“福娃”的文化来源,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保护,但大阿福的生存现状却并不很好。王南仙告诉记者,无锡惠山脚下一带家家户户都是捏泥人的,手艺好、价格低,渐渐被许多海外商人看中,他们不要大阿福而是寄来自己的图样让工匠们捏,取货时贴上自己的商标。这样虽然钱赚得不少,但工匠们却渐渐把惠山泥人的老传统给丢了。另外,惠山泥人的泥取自当地稻田地下1厘米的黏土,可以保存百十年不坏,南博现在还存着清代的大阿福。但现在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壤黏性大大降低。为了长久保存,现在的大阿福都是经过600度烧烤后的“低温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新的大阿福纹饰造型刚被创造出来,马上就会被小作坊制成模子仿造,这让王南仙这样的工艺美术大师都时常不敢改进造型。不过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50年抢救一回”的怪圈才是最令老人担心的。王南仙说1956年国家提出保护惠山泥人,自己和一帮年轻人一起进无锡惠山泥塑彩绘训练班学习3年,毕业后进无锡惠山泥人厂从事泥人彩绘设计工作。50年后的今天,国家再次启动保护计划,很大原因就是和她一起做的人都已六七十岁了,但能独立设计的徒弟却寥寥无几。“这主要还是大阿福虽然好看,但做起来却又苦又累,3天才能做出一个精品。这样的劳动量,那些学徒的年轻人却只有200元一个月,当然坚持下来的就很少了。”南京日报记者李冀

  (编辑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