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黄土高原走来的"和平妇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09:39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黄土高原走来的"和平妇女"(图)

  张华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黄土高原走来的"和平妇女"(图)

  张华在办公室认真备课。 ■文/图记者姚村社

  特别提示

  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出生在黄土高原,在延安市柳林镇一个穷山峁里当了10年“孩子王”;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计划中,一举获得提名,进入千名和平妇女名单,成为中国地区108名获此殊荣的妇女群体中的一分子。

  11月8日,一封寄自香港岭南大学的挂号信被辗转送到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寨子峁村27岁的姑娘张华手中,开头这样写道:致参与“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计划的被提名者、评审顾问、提名者、志愿工作者:感谢您们一直以来对“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计划的支持,———《全球千名和平妇女》一书已经出版,这书标志着这个活动的成果,来自超过150个国家,在各个领域做出和平贡献的妇女,以一个集体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的面前,向人们显示一种不同于以仇恨、杀戳、暴力、谎言、毁灭来支持的世界……落款是“香港岭南大学群芳香港文化研究及发展部”。

  尽管这只是一封千篇一律的、告知活动结束的铅印信函,尽管早在今年4月份就接到由瑞士总部发出的通知书,知道自己已经获得“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计划的提名,进入千名和平妇女名单,但此时的张华还是禁不住内心的激动,10年来的酸甜苦辣又一次涌上心头……

  17岁,她接过老师交给的担子

  张华为啥会当上山里的“孩子王”,至今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1995年7月,17岁的张华从柳林中学毕业并参加了当年的中考。在等待中考成绩的这段日子里,张华陷入重重矛盾之中。虽然父母并没有表示不想让她上高中,但她能从老人忧郁的眼神中读懂一切。

  父亲早年随大人从榆林横山县逃难来到柳林,住在后山上,由于阴气太大,12岁的他身体受亏患上了久治不愈的关节炎、腿痛,许多重活计都干不了。母亲15岁时不小心擦破了手,又在大冬天冷水里洗衣裳,结果引发感染,形成溃疡,一年四季都烂着,向外渗着体液,怎么治也治不好。由于家庭没有能干活挣钱的人,张华的家一直是村里数得着的贫困户。张华在村里上小学时,尽管每学期只有10元钱的报名费,村小学惟一的老师曹老师总是让她欠着。后来,张华在柳林镇上中学,学费也是由父母东借西凑,每当母亲小心翼翼地把借来的钱装进她的衣袋时,张华都禁不住眼中噙泪。如果要上高中,父母真不知再要为自己的学费费多少周折!更别说自己下面还有两个正在上小学和初中的弟弟、妹妹。

  事有凑巧,这年暑期,村小学年过五旬的曹老师要调到延安城里一所小学任教了,曹老师对张华这个学习勤奋、成绩又好的学生非常欣赏,考虑到张家的经济情况,萌发了让张华“接班”的念头。村里的干部一听说曹老师要调走,也都急了:这30多个娃娃往后总得有个老师教呀!最后大家的目标不约而同地集中在张华的身上。不久,延安第四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来了,张华的心里又一次掀起了波澜。但她最终作出了至今也从未言悔的选择:山里的孩子不能再吃缺少知识的亏了!

  10年后的今天,坐在记者面前,27岁的张华说起话来显得颇为成熟:“说实话,上学的时候,确实没想到过要当老师,但曹老师在村里教了20多年,我和我的同龄人都是从曹老师那里汲取了知识的营养。他一直劝我留下来教这些孩子,并把这所学校托付给我,我怎么能推辞呢?在我们这个地方,老师是娃们惟一的知识来源,我不教他们,于心不忍啊!”

  33个孩子,挤在一孔土窑洞里

  1995年秋,张华作为村里聘请的惟一的代理教师正式负责起柳林镇寨子峁小学的教学和其他工作,她既是老师也是校长。说是一所小学,实际上就是一孔破旧的土窑洞,里面摆放着十几张高矮不一、早已失去本色的课桌和十几条吱吱呀呀、4条腿很难在一个平面上的长条凳,洞口一张相对独立的课桌就是老师的办公桌;窑洞外有一块还算平整的空地,算是操场,最能让外人打眼一看就能判断出是一所学校的,就是在那根树枝上迎风飘扬的国旗。

  张华把报名的33个孩子按年龄大小编成学前班和一、二、三年级进行复式教学。比如,三年级学生上课时其他年级的学生就待在窑洞的另一边自习、做作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张华制定了规范的课程表,语文、数学课每天都有,一节课一般在1个小时以上。三年级还有思想品德和自然课,一周一次,体育、音乐、美术等课则是各年级集体上。

  虽然上学时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但张华深知要给人倒出一桶水自己得有十桶水的道理。为了备好课,张华总是千方百计地收集相关资料,力求教案内容准确、实在,条理清楚。遇到难懂的问题时则跑到10多公里外的三十里铺小学,向老师们请教。不过,对张华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美术和音乐课了。她连简谱都不识,学校也没啥乐器,她就从广播电视上学,学会了就把歌词写在黑板上,一句一句地给孩子们教。孩子们唱得最熟的,恐怕还是张华教给他们的《山妞妞》———山里妞妞山坡坡走,跟在弟弟身后,背上的猪草颤悠悠……张华从小喜爱画画,但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她根本不了解。于是,张华就凭自己的灵性和感觉,教孩子们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从学习用品到窑洞山峁,再到家禽家畜,无所不包。有一年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张华别出心裁地搞了一次书画比赛,她摇了摇手中的小铃铛,孩子们就呼啦啦地拥出了窑洞,趴在操场上,用小石块、小树棍画着心中理想的东西:国旗、天安门、高楼大厦……

  张华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自身知识方面的缺陷。三年级一名学生叫李莉(化名),张华在寨子峁小学上三年级时李莉上学前班,两人算是同学。张华当上老师后,李莉不太服气,上课不认真听讲,好些事情都不太配合。张华凭着自己的诚心和耐心,最终感动了比自己小4岁的李莉,她不仅遵守课堂纪律,还主动帮张华干学校的杂活。

  慢慢地,学生们都接纳了张华,且特爱听张华讲课。因为张华讲课不仅声音柔柔的,而且方法很活,很能调动学生的情绪。给三年级学生讲解课文《会摇尾巴的狼》时,她把孩子们分成两组,分别扮演狼和羊,加深了学生们对这则寓言的理解,效果特别好。讲自然课里的“溶解”一节时,张华从自家带来白糖和墨水做实验,孩子们一听就懂。

  一口袋书,整得她哭起鼻子

  虽说只有一个老师30多个学生,毕竟是一所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全要张华操心,工作的艰难甚至超乎张华自己的想像。不说别的,光每学期开学时到延安城里买书就是一件让张华头疼的事情。

  那年月学生负担特重,一个三年级学生的书连同假期作业等就有10多本,张华常常用家里装粮食用的布口袋去装,装不完的就捆成捆。当时,延安到南泥湾虽然通了班车,山下面就是公路,但为了节约学校开支(实际上就是学生每人每学期所交的10元学杂费,以后有增加,如今已统一取消),张华每次都骑自行车去延安北关中心街的新华书店买书,单趟30多公里,还不算10多公里陡峭的山路。刚开始那几年,买书先要排队购票,有了票才能买,前后得花两三天时间,跑两三趟。头一年张华没经验,把书全装到一个口袋里,两边一搭,放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柏油路上自然好说,走山路时问题立马出来了,车头轻,后座重,张华力气又小,车头动不动就翘了起来,弄得她走三步退两步,没办法张华使起性子:把自行车丢在一边,自己靠在山崖上呜呜地哭了起来。最后还是被一位好心的大伯发现,帮着把书驮回了学校。还有一次,书太多,张华只好雇了个三轮车往回拉。由于下过雪后天刚晴,上山的路太泥泞,三轮车走到山峁下再也上不去了,张华只好自己往山上背。三四十公斤重的书压在张华瘦弱的身体上,走不了几步就累得直喘气,加上路滑,一不小心就会摔个跟头。10多公里的山路整整走了6个小时,等傍晚时分赶回学校,张华简直成了一个泥人,等候在学校的母亲看到此情景,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

  冬季是一个难熬的时节,窑洞里没啥好的取暖设备,只能靠火炉子。每年入冬前,张华要和好泥巴,把炉子所有漏烟的地方抹好,再用铁丝拴在两边固定住。买煤拉煤,她要费心,生火弄炉子,她要亲手干,因为学生太小了。看着张华一个姑娘家老是干粗活重活,一些善良的路过学校的群众总忍不住过来帮忙,有的一帮就是大半天。

  1998年春季,在张华的请求下,村里把教室旁边的另一孔窑洞腾了出来,作为老师的办公室。张华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因为多少年来师生挤在一起工作学习的景况结束了。2000年前后,张华的事迹被媒体披露后,一些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张华及寨子峁小学共收到海内外捐款15000余元,这些钱张华全部用在了改善学校硬件设施上,学校的围墙、厕所修建了,窑洞洞口用砖头箍了,洞壁用白灰粉刷了,桌椅板凳和门窗更换了,教学用品用具也增添了一些,学校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与此相适应的是,寨子峁小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上级主管单位的认可和好评。除了担任老师的第一年,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统考成绩较差外,其余年份均处上游,特别是2001年,三年级参加乡统考的6名学生有5名语文数学都在98分以上,乡教办干部大为惊讶:“张华真的了不起!”

  100元的工资,常常拿不到手

  按照聘用时的协议,张华的月工资为100元,这100元当然得由村民集体负担。由于村民家庭经济状况总体不好,有的人家收不上来,加上一些其他原因,张华的这点钱常常拿不到手,大多数时候都是张华的父母去要,村干部总以各种理由推托,父母因此受了许多气。张华心里好难受:自己的事竟连累了年迈多病的父母。1997年底,眼看要过年了,别人家都忙着置办年货,而张华一年1200元的工资村里一分都没给,一家人先后到村主任家跑了6趟,仅仅要回68块钱!

  论起个人收入,要说张华心里没有一点想法,那不现实。因为她的同班同学赵莉后来在邻村二十里铺也当了代理老师,身份和她一样,但那是个完全小学,赵莉在学校有住处,只带一个班,月工资240元。而自己每月只有100元还常常拿不到手。曾有人劝张华先把课停了,等补了工资再上课,张华坚决地摇了摇头。

  1998年春节后,舅舅得知村里老不给张华发工资后,在延安一家单位给张华找了一个开票的工作,工资五六百元。舅舅的女儿也劝张华:“你该出来见见世面了,老待在山沟里都待傻了!”母亲当天晚上给她把行李都收拾好了。这一夜,张华翻来覆去怎么也难以入睡,脑海里画面不断,一会儿是几年来自己受的种种磨难,一会儿是孩子们一张张熟悉而可爱的面孔,张华最终选择了留下。张华在三十里铺小学上六年级时的老师李长江后来当了该校校长,听说张华的事情后,托人带了个口信:到我们这里教,给你一间单独的办公室,住在学校,待遇从优。张华也谢绝了。2000年寒假,延安市里的宝塔市场招聘方便面推销员,张华干了10多天,春节前市场主管给了340元工资。春节后那位主管找到她让她继续干,并诚恳地说:“你看你,连个好衣裳都没有,趁早别当那个孩子王了!”张华态度很坚决:“我当推销员只是为了补贴家用,我绝不会离开那些孩子们的,马上就要开学了,谢谢你的好意,等放暑假后再说吧!”

  4个学生的“阵地”,她始终在坚守

  寨子峁村本来有40多户人家,但由于自然条件太差,这几年,村里的许多人都想方设法搬到延安城区或其他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居住生活,现在已经不到30户了。学校的孩子从当初的33个先是减少到2000年前后的20多个,2002年开春变成17个,2004年上半年又变成11个,到下半年就剩下6个了。

  由于学生太少,今年秋季开学时,上级将寨子峁小学并到民建希望小学(原三十里铺小学),让张华到该校任教。只是6名学生中有4名在9岁以下,无法翻山越岭地去民建希望小学上学,家长们强烈要求让孩子继续在寨子峁上学,村上也是这个意见。于是,上级同意在寨子峁建立一个教学点,派老师定时来教学点讲课,家长们坚持要张华留在村里继续教,上级也同意了。就这样,张华在寨子峁这个教学点坚守着只有4个学生的“阵地”:9岁的任静上三年级,7岁的曹苗苗、刘伟伟、任星星上二年级。让张华颇感欣慰的是,这4个孩子不仅学习很用功,而且很懂事,每逢老师外出开会干啥的,学生们总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坐在教室看书做作业,估计老师快回来时,则坐在山峁上眼巴巴地等老师。

  岁月荏苒,尽管父母和亲戚们多次给张华张罗对象,但爱情离她似乎很遥远,一心扑在山村基础教育工作上的张华如今还是形单影只。27岁了,虽然青春依旧,但眼角已经有了细细的皱纹。她1995年任教时三年级的6名学生如今有4名已经结婚,有的小孩都两三岁了。对此,张华淡淡地告诉记者:“人生各有所求,我也不是说我一辈子就不组建家庭。但这些年来,这么多的学生从我的手下走出山外,我很慰藉,我心里很平衡,当然也包括这次当选‘和平妇女’,听说陕西省只有两个。我也不知道我以后究竟会怎样,我也不想说大话,但只要寨子峁还有一个学生,我就要继续教下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