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04:50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特别关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为安庆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战略选择:从康居新村建设中破题

  当前农村发展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规模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富建设、空规划,有建设、无规划,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较为普遍;农村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农村基层功能弱化,一些家族势力、宗教势力等等随之抬头。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的今天必须加以解决。我们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把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特点的基础上,从广大农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康居新村规划建设的实际成效,切实增强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坚持以合村并点为基础,加快资源整合,开展村庄整治,把原来分散的自然村落规划成中心村、基层村,引导分散居住需要建房的农户就近到规划的中心村、基层村建新房。目前,行政村由3200个合并成1608个;每个行政村平均农户在800户左右,人口在3000—4000人之间。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坚持规划先行、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在充分论证和动员的基础上,出台“规划意见”和“实施方案”,确立总体目标,明确年度任务。目前已全部完成首批试点村庄选址、地形图测绘、规划编制和设计工作,大部分试点村已进入施工建设阶段。全市各地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试点工作为抓手,积极实践,勇于探索,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基本做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着力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是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下功夫。在康居新村建设一开始,我们就坚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出发,围绕“全面小康”来准确定位、明确任务,围绕“城乡统筹”来认准方向、增强动力,以内涵的深化、外延的拓展,推动新农村建设。一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坚持以小康住宅、小康设施和小康环境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村庄规划建设后,中心村庄变杂乱无章为井然有序,民居整齐划一,道路四通八达,居住环境实行绿化、美化。二是把规划建设引向农村,把农村人口引向村镇,着力带动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三是从高效利用资源的高度,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着力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经测算,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达148万亩,整理潜力可达到57万亩。各地都着力在“退宅还耕→土地整理→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四是从抢抓机遇的高度,将公路通达工程、土地整理、沼气池建设、城镇供水、生态能源等项目与村庄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在贫困县,则把康居新村建设与整村推进扶贫结合起来,在城镇规划区内规划安置山区移民,实施移民建镇、移民建村。

  建设模式:从基层干部群众中创造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客观实际;整合政策资源,聚力扶持共建;坚持分类指导,彰显村庄特色;注重把握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各地环境和条件千差万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各地干部群众以富于创造性的成功实践,探索出不同条件下康居新村建设的新模式,比较典型的:一是农民自发为主的模式,其特点是经济状况不好,主要是能人(村干部)带动、村民自发和村规民约约束。如望江县长岭镇后埠村先成立由村民推荐提名的规划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村民会议,制定村规民约。村支书带头认领了被村民们认为风水最差的一块宅基地,村主任拆掉了自家才住几年的崭新楼房。二是集体经济引导为主的模式。如桐城市青草镇里仁村,村民比较富裕,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强,集体经济活跃,投入的资金多。2004年村级集体纯收入达87万元,村内道路、下水道、农田灌排渠道等主要公共设施都由集体经济承担。三是以大项目带动为主的模式。如怀宁县石镜乡石镜村村内道路、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围绕海螺水泥项目发展村内商业服务业和运输业取得了较大成效。四是政府推动为主的模式。以枞阳县浮山镇浮渡村为例,该村经济状况一般,主要依靠项目支撑和政府推动。浮山镇党委、政府依托移民建镇项目工程,突出旅游特色,选址浮渡村,高起点、高标准地建成了规划面积为18公顷的康居新村。

  目标任务:在“新”字上做好文章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新”字做文章。一是建设新村镇。只有建好新村镇,新农村建设才能有坚实的依托和载体。为此,必须以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村镇建设规划,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加快道路、水利、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卫生等基本设施建设,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推行“一池四改”(沼气池,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为重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二是发展新产业。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围绕各县(市)区都有支柱产业、镇村都有富民产业的目标,大力发展园区板块经济,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仅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涉农工业和服务业;不仅要积极优化种植业结构,还要优化养殖业结构;不仅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还要组织农民走出去拓宽就业门路。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把农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逐渐使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三是培育新农民。必须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活跃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措施,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创业能力。四是树立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环境。倡导用村规民约实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形成民主管理的浓厚氛围。五是建立新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坚持以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加快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新机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整理、宅基地异地置换、土地占补平衡等新制度。大力发展新经济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坚持依法治村,落实村民的民主选举权、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作者单位:安庆市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