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痛思初中女生因分自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0:00 红网

  15岁,花季的年龄,可江苏高邮市某中学初二女生小谈,昨天清晨却没能看到灿烂的阳光。留下自认此次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遗书后,她喝下了剧毒农药甲胺磷。小谈服毒身亡的消息传开后,众多邻居、师生纷纷扼腕叹息,当地派出所也迅速介入调查。(11月20日《扬州晚报》)。读这条消息我欲哭无泪,除了扼腕太息,更多的是痛思。

  我之所以更多的是痛思,是因为近年来花季学子为分自杀已不鲜闻,人们似乎已经

产生了哀伤疲劳,至少我已泪腺干涸欲哭无泪。尽管小谈自杀原因警方尚在调查之中,我无从对个案妄加评论,但此案与分数有关似乎可以定论。据警方介绍,小谈自尊心很强,性格非常开朗,与人相处和睦,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家中墙上张贴了许多奖状。本次期中考试,她的成绩有所下降,总分与第一名相差40多分。警方透露,小谈自杀前留有几张纸的遗书,上面连续写下了几十个“对不起”,自认为对不起长辈。可见,分数可以推断为导致小谈自杀的罪魁祸首之一。

  也许有人会从“留守孩子”“心理健康”等层面探寻女生死因,进而得出“留守孩子缺少亲情关怀”、“孩子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云云,我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在我看来,即便确乎存在这样的前提,“留守孩子缺少亲情关怀”、“孩子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充其量只是导因,而不是原因。换言之,“留守孩子缺少亲情关怀”、“孩子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我一向认为,花季学子为分自杀的罪魁祸首并非学生、家长和教师,而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教育体制下,“在教育改革把我们的父母逼疯”的情势下,父母不得不出外打工支付孩子昂贵的学费。有上不起学就必然有父母外出打工,有父母外出打工就必然有“留守孩子”,有“留守孩子”就必然有“缺少亲情关怀”。在学分和升学率一元评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老师追求升学率、学生追求高学分纯属正常。在“文凭决定论”、“人才高消费”就业不二法门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藉以应试学分迫使子女“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无可厚非。可见,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现象和教育结果,“产业化”教育改革和应试教育体制必然剥夺孩童纯真天性和欢乐时光,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紧张压力加大心理异化,光将板子打到老师、家长、学生身上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孰优孰劣?中国要不要搞素质教育?答案毋庸置疑,无须我赘言论证。然而,当下不少地方教育界日益昭然彰显的两大现象令我忧心。一是反素质教育。某省会城市搞了素质教育后,高考升学率大幅下降。遗憾的是,该地不去反思自身不谙素质教育“三昧”不得素质教育要领的内因,而错误归咎于素质教育本身抑或简单归因于“别处仍在搞应试教育”的外因,进而得出“谁搞素质教育谁吃亏”的不正确结论,遂复引入“县中模式”,重回应试教育题海战术的老路。二是伪素质教育。有些地方说做“两张皮”,口惠而实不至,嘴上高喊素质教育口号,骨子里行的却是应试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漂亮标签下,运行的依旧是应试教育学分教育的老旧机器。

  反素质教育和伪素质教育的背后,让我看到的是国人尚未形成对素质教育的全民价值认同、不得素质教育要领和缺少践行落实素质教育的决心和诚意。因此我认为,不从精神层面解决国人对素质教育的价值认知和敬畏尊崇,就不可能有物质层面真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体制和素质教育实践。类似花季学子因分自杀事件就还会有前仆后继的现实生态诱因。

  (稿源:红网)

  (作者:陈庆贵)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