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村基础教育须向“技能”倾斜(今日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2:28 人民网-华南新闻

  日前有一则消息,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言,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2亿人。近九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制约了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影响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进程。

  笔者生在农村,了解乡村教育,知其言并不夸张。现在大部分农村青年确实不愿意读“技校”或者“职中”,一般是读完初中就打工,或是咬咬牙读高中,然后读大学。显然

,在农民们看来,如果没有继续读大学的打算和经济实力,读高中其实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否则,数十年农村基础教育再怎么“不健全”,也绝不会出现“4.8亿农村劳动力中4.2亿人没有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状况。君不见,为数不少的“技校”或者“职中”往往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农村的孩子主动“辍学”有两个具体原因:一是生活所迫,先图生存而后谋发展,无可非议;二是环境所迫,读高中意味着上大学,头尾一算要7-8年,即使考上了,能否够钱读完是一个问题,即使读完了,能否找到工作又是问题,客观来说,眼下的读书环境,对农村的孩子而言是越来越不利了。

  以所谓“就业观念”而言,农村的孩子们与城市的孩子很难类比,农村的孩子往往背负着一个急于摆脱贫困的家庭,他们选择的余地非常小。在急速工业化形成的社会大动荡当中,农村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们很实际,没有时间去考虑几年以后的事情,希望尽快摆脱现实的困境,尽早到城市里去打工赚钱。他们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尽快将家里的泥屋变成砖房。让他们忍耐几年,初中毕业后读几年“技校”或者“职中”再进城打工,那是政府的想法,或许也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但确实不是绝大多数农民愿意考虑的事情。

  但问题是,眼下农村孩子由于“近九成”已经跟不上工业化的进程,他们进城打工的路子也越来越难走了。如果局面不能很快扭转,不仅将制约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意味着农村的孩子将重新无门“进城”,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也许有人会把农村孩子辍学打工,归结为“眼皮子浅”,这种说法忽视了农民的生存环境,难道农民的孩子就不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吗?进城打工素质不高能完全责怪农民吗?他们急于摆脱贫困的做法有错吗?因此,如何提高“农民工”的劳动素质,绝不是一味强调要农民们“转变观念”就可以解决的,这是一项政府工程,政府应该负起责任。

  我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如今进城打工的农村孩子大都有初中文凭。但初中教育解决的仅仅是最基本的素质问题,已经被证明不能适宜国家工业化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劳动力市场的“门槛”变高了,市场规范了,所以我们对农村的义务教育也需要进行调整。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实现向农村“技能教育”倾斜,应该被视为事关国家发展的大问题。在发达国家,上岗是需要上岗证的,譬如在德国,一个木匠、泥瓦匠,没有相关的技术证明是不能上岗的。如何帮助农村的孩子解决“上岗证”问题,应该是今后农村基础教育的核心所在。国务院刚刚通过的加强职业教育的规划,其最大意义就在于此。

  《华南新闻》(2005年11月21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