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民下乡买菜 公交客串“专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4:58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市民下乡买菜公交客串“专车”

  图片说明:买菜之余,顺便到农家乐休闲一下本报记者 王天志 摄

  赶场,一个早已淡出都市人生活的词语,因红星路广场到龙潭寺的20路公交车上的都市人们,再次生动起来。

  这里小河流水,田园优美,而菜价普遍便宜———龙潭寺的土鸡,比城里的土鸡每斤少3元钱;买20斤猪肉,至少节约10元钱;新鲜蔬菜,农民自种自卖。买菜喝茶,品尝远去的田园生活;追逐乡村的纯朴味道,很多都市人,演绎出另一种生活时尚。

  城里市民

  下乡赶场 买菜好热闹

  11月19日上午10时过,龙潭寺隆兴路,龙潭寺集市逢场。

  一块简易的公交站牌下,10多名拎着各种菜品的乘客正翘首以待。一辆20路公交车刚驶来,众人立刻大包小包排队上车。公交车师傅王晓勇一看这架势就乐了。公交车里充满了各种新鲜蔬菜的味道。

  “啧啧,你看,她买的芹菜才新鲜。”

  “这里的菜价真便宜,我灌了200多元钱的香肠。”

  ……

  一路上,乘客们热烈地谈论着各种时令蔬菜,比较着乡下和城里的菜价、质量。分析菜价行情时,他们口若悬河。

  “他们都是城里来的买菜人,刚从龙潭寺买菜回家。他们不去住家附近的菜市,宁愿花两元钱,把公交车挤成买菜‘专线车’。”王师傅打趣道。

  20路公交车从龙潭寺隆兴路出发,穿越龙潭寺三环路立交桥,途径崔家店路、万年场、玉双路、天祥寺街等站点,最终到达红星路步行街,行程有四五十分钟。

  这条线路有27辆公交车。据估计,每辆上午来回跑3趟,27辆就是81趟,单程算下来约40趟,每趟按20名城里的买菜顾客算,上午就有800人左右,这占了他们上午所有乘客的80%。若加上通过其他方式去赶场的,估计整个上午有上千人。

  买20斤肉 节约10元钱

  11月19日上午。坐在回城的20路公交车上,48岁的廖文先和老伴,在一大群拎着大包小包的乘客里并不是最显眼的。

  “我也就买了20斤前夹肉,几斤骨头,还有一些土豆、蒜苗。”廖先生翻看着塑料袋,若无其事地说,“光是这些前夹肉,我就至少节约了10元钱。”

  廖先生前座的罗玉蓉女士帮忙算了一笔账:“龙潭寺这边的前夹肉卖5元/斤,在城里卖好多?至少5.5元/斤以上,他当然节约了10块钱了……”

  “就是,我买了10斤的全瘦肉,用来灌香肠。你们猜买成好多嘛,啧啧,才4元/斤,跳蹬河那边你5元都休想买到!”几米之外的黄岚女士也乐滋滋地附和道。

  “我都不说这些蔬菜了,每样至少都要便宜二三角钱以上……光是这前夹肉,就给我把车费节约下来了。”廖先生笑得眯起了眼。

  廖先生庆幸地说,他多亏上月来集市里找一个牙医拔牙,才发现了这个菜市,“整个一风水宝地!”尝到了甜头后,他就经常拉上老伴,就是抽空去集市旁的茶庄喝1元钱一杯的茶水也舒服。

  罗玉蓉女士则是半年前听朋友介绍才来这里买菜的,“买了几回菜,一个月节约的钱不少哦!”黄岚女士则是去年夏天来上庙子时,偶然撞进这个菜市买了些菜,这之后,她就再也不去逛自家楼下的菜市了。

  买菜之外 品味田园风光

  阳光暖暖地铺洒在小院里。一张木桌旁,68岁的刘大爷静静地翻看着报纸,他的老伴王婆婆坐在对面,正麻利地择着豌豆尖……乍一看,感觉这老两口就像在自个家里。但这幅场景温馨地出现在11月19日上午龙潭寺集市旁一个茶庄里。

  两人是上午8时过,坐20路车从望平街赶来的。他们买了5元钱的白萝卜、豌豆尖和小韭菜。茶庄伙计说,这老两口是常客,每次来这里都要坐上老半天。

  “以前我们都在东郊上班,那时还在谈恋爱,周末无所事事,我们就骑自行车来这里耍,晓得这里有菜市、有寺庙、有田野风光。”抿了一口茶,王婆婆幸福地回忆道,来这个集市的许多城里顾客,许多都像他们这种老“东郊人”,喜欢念旧,“来这里买了多年的菜,看中这里便宜新鲜,但这不是主要的。”她一脸惬意地说,喝完这1元钱一杯的茶,晒晒太阳,中午就去庙里吃份两元钱的素饭,然后去寺外的小河边散散步,享受田园风光,再听一些农民大哥扯把子……“耍也耍了,菜也买了,巴适得很。”

  王婆婆说,她每次回去后,还要找几个老朋友摆摆。比如青羊宫几个老同学上月专门跟她来这里耍了一次,这之后他们每次都要坐58路再转乘20路车来这里玩。

  龙潭寺集市

  新鲜便宜 吸引城里人

  龙潭寺集市就坐落在龙潭寺背后,紧邻一条曲折的小河。

  “摊位费3元,管理费1元。”早晨6时过就从新都木兰镇赶来的涂永全说,他卖的蒜苗、豌豆尖、四季豆、莲白和莴笋等,都是自家种的。集市里,像涂师傅这样的摊贩很多。

  追溯龙潭寺集市的历史,按照50岁的新都菜农严淑云的说法,就是从她记事起,就在赶这个场了。龙潭寺集市的管理人员则称,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集市开始形成规范化发展。目前,整个市场约有20多亩。

  目睹整个集市的繁荣,管理人员的心里也乐开了花。他们分析,城里顾客光顾这里无外乎有3个原因:首先集市本就身处农村———即产地区,菜价省去许多成本,变得很便宜;同时,菜品十分新鲜;另外,集市还依托周边龙潭寺、茶馆和农家乐的优势,“城里人有很多来玩的,发现这里的东西不仅便宜,而且新鲜,顾客一传十、十传百,因此增多了。”

  由于集市内有许多散贩卖鸡、鸭等,管理人员表示,龙潭寺的防疫部门每天都会来市场对鸡、鸭、猪肉等进行检疫,有问题的将立即没收掩埋。他们着重提醒道,顾客可以查看摊主手中的相关票据。

  公交车 挤成买菜“专车”

  严淑云自家的3亩地全部用来种了菜。一年前,她听说这边城里顾客多,于是和其他菜农一样,宁愿挑着菜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来龙潭寺集市。“现在,我的顾客里有三成是城里人……城里的顾客多了,菜价就会涨,而且卖得更快。”

  卖猪肉的刘祖富则更看重这群人所带来的人气。他估摸道,在他的顾客里,大约有50%的人是城里顾客,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一两年了,“相应的,我进购的猪肉也比以前多,因为卖得快……这些猪肉可都是一些山区养的,肉质好得很。”刘祖富展望说,“再过两周,城里来置办年货的人就更多了……价钱要便宜点,因为人气千万不可丢!”

  20路公交车司机王晓勇感受深刻地说,两年前20路才10多辆车,现在已经增至27辆,简直成了一条买菜专线。

  附近一个茶庄的老板杨先生也感慨地说,来这里赶场的城里人多起来后,附近的茶庄、农家乐也先后增多了,“我们盼着逢场,因为这天生意会异常火爆,达到平常营业额的数倍。”

  现象分析

  悠闲老人 催热乡下市场

  上千顾客流失,而这个趋势还在增大;乡村集市的菜品,不仅便宜、新鲜,还具备休闲优势……面对这种现象,城里一些菜市的管理方倒觉得“无所谓”。

  “乡村集市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昨日,长顺街综合菜市管理方负责人黄能胸有成竹地说,以前他就听说过这种现象,“产地区的菜是相对便宜些,仔细分析,这个群体大都是老年人,他们有时间去逛,其他人会这样做吗?”

  身处东郊,建设路综合菜市的工作人员王曾义对此也觉得“无所谓”。他说他以前也去龙潭寺集市买过东西,要说那个集市对市内的菜市形成威胁,他觉得有点不现实,“毕竟只是些老年人。而且这还看季节,冬季置办年货的人多,要是夏天,去逛的人就少了。”

  而20路公交车师傅发现的一个情况,似乎能佐证上述说法,“买菜的乘客里,有很多是老人,有很多人持公交卡。”

  城里菜市 主货不受影响

  在菜市工作多年的青石桥市场负责人杨文富对这种现象却大加赞赏:“这是市场竞争的正常表现,不存在威胁。在某种程度上,它还是一个利好,可能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杨文富表示,对市内许多菜市来说,蔬菜只占小部分,而他们销售的许多商品是乡村集市没有的,就青石桥市场来说,干鲜蔬菜的销售量尽管能占50%,但销售额只占20%以下,鲜蔬所占比例更少,基本影响不到主体经营。

  “乡村大都有集市,它们对周围居民、工厂等形成供应关系,随着交通的便利,必然会吸引部分市内居民。规范的竞争才会促进市场发展。比如,促使市内菜价下降,让我们把服务做得更好,把顾客吸引回来。这种挑战,是商家们必然要应对的!”

  杨文富说,这种现象还能直接降低周边农民的经营成本,促进他们的收入。

  “出现这种现象,绝对是件好事,希望它能带来很多改变。若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还要学习学习……”

  本报记者 辜波

  不同声音

  也有市民对这种长途奔波买菜的行为不太赞同。家住书院街附近的魏小姐抱怨道,因为菜价便宜,她的爷爷也经常去那些地方买菜,而且每次一买就是一大把,准备的是一周的蔬菜。尽管都放进冰箱冻着,但过不了多久,菜同样会变烂,有些只好扔掉。

  “菜买少了,跑那么远的地方麻烦;买多了,又容易变质。”魏小姐认为这种长途奔波买菜的做法实在不可取,“要说能节约,几块钱又算不了什么,还是身体要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