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人怀疑的“过劳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5:30 时代商报

  有则让全国知识分子添堵的新闻,发布新闻的是国家卫生部一位官员,言称中国知识分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过劳死”现象,其平均寿命仅为58岁,比普通人平均寿命少10岁。其论据是近5年来,中科院和北大去世的135名专家和教授,平均年龄仅为53.3岁。

  挺吓人的。这么权威的人说这么权威的话,几乎全国知识分子都信了。

  但我有些怀疑,因为我恍惚记得不久前的另一新闻。于是猛查资料,果然发现了问题。新近一期的《中国人口研究》上说,研究人员利用1990年和2000年进行的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出了“本科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平均寿命。结果显示,男性为77.8岁,女性为81.7岁,分别高出本科以下男性和女性7.9岁和8.1岁。

  一曰“低了”,一曰“高了”,同样是统计,差距咋这么大呢?

  直觉上,我宁愿相信后者。拿笨理儿合计,我国的知识分子在各种待遇上、生活保障上、对保健知识的理解上都应该高于多数其他人群,为什么还活不过“别人”呢?还记得一则统计,来自11月7日的新京报,说由于医疗服务保障的城乡差异,中国大城市的人均寿命比农村高了12年。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知识分子分布重心集中在大城市,为什么居住在大城市的知识分子还活得那么短命?知识分子的“过劳”真的有那么严重致命吗?

  还记得当年数学“怪才”陈景润逝世时63岁,因其“早逝”,国人还为之痛惜不已。如果按照前边的那种统计,陈景润在知识分子中应该算很“长寿”的了,怎么大家都说他“早逝”呢?再说几个知识分子中的名人吧:为我国两弹一星伟大事业奉献了一生的王淦昌教授逝世时91岁;大数学家华罗庚教授逝世时74岁;社会学大师费孝通逝世时95岁;前不久离我们而去的“说真话”的巴老整整走完了101个春秋……

  我国于2004年7月开始进行了一项“知识分子健康状况调查”上的数据说,我国中年知识分子的平均预期寿命要高出普通人群8年左右。论据中还说,作为知识分子,他们无论是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医疗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是优于普通人群的,所以他们平均预期寿命高是正常的,低反而不是正常的。

  难道数字成了玩偶,前边提到的“算术题”到底差在哪?

  细读之后发现了两处“致命伤”:其一是中科院和北大去世的135名专家和教授,并不能代表全国的知识分子,典型的以偏概全;其二是统计数据漏掉了大量退休知识分子,数据仅仅源于在职死亡的知识分子的平均年龄。

  其实,在总体上,知识分子工作压力大对于健康状况的负面影响还没有抵消和超过其他因素的正面影响,不能从个别知识分子的英年早逝推断出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寿命短于普通人的结论。

  问题找到了,算术算错了。

  首席评论员 万应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