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提高劳动者素质 职业教育亟待加强的“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08:15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战略,而且是缓解就业压力的紧迫需要。然而,有关部门的最新调查表明,我省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仍是一条“短腿”,在促进社会就业中仍是一个“软肋”。

  记者在互助土族自治县职业中学采访时,校长吴进文说,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幼师、烹饪等9个专业,去年县阳光工程办给每人补贴200元,培训了1660人,今年培训了3337人

,就业率达到85%以上。职业教育成效显而易见。可是,学校资金短缺,容纳学员的空间有限,培训时间短,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有限,就业后获取不了更高的回报。

  近日,谢佐等7位省政府参事对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认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尚面临许多问题。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社会上把职业教育看成是无奈教育、二流教育,普遍认为只有子女考上大学才有出息,万般无奈才让子女上职校。一些地方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普九”和办好高校上,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校舍建设、助学政策等方面关注不多,扶持不够。

  投入不足,条件较差。目前职教学校在所有学校中人均经费最低,校舍最差,现代化手段最弱。如全省惟一的涉农职业学院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将近10年几乎没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投入,最好的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图书楼,培训基地仍是50年代建成的砖瓦房, 校园内危房成群,办学条件尚不如普通中学,目前面临着国家教育部教育评估中被“关门”的危机。

  体制不顺,管理紊乱。我省职业教育机构有公办、企办、民办几大类型,管理上相互独立,职教资源难以有效配置。如省劳动保障厅下属的职业培训中心目前占有土地23亩,有700多平方米教室和49间学生宿舍、49台微机,但因无固定生源,现有18名老师偶尔在州县培训为数不多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造成资源浪费;而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省工业学校占地不到40亩,校舍已充分利用但仍有800多名学生“超载”就读,由于校舍条件限制,虽生源充足,却无法扩大规模。

  难以享受政策资助,学生贫困问题突出。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牧区,贫困生比例高达80%,是最需要扶助的困难群体。但因政策不一,他们不能享受助学贷款,减免学费、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资助,成才路上步履艰难,急需政府有效的资助,扶助他们学有所成,摆脱贫困窘境。

  毋庸置疑,发展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利国利省利民的大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加速发展职业教育,努力调整人力资源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谢佐等7位省政府参事建言献策:积极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尽快形成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办学机制。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20%、其他地区不低于15%的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的问题。鉴于我省职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牧区和城镇低收入群体,贫困生比例高的实际,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就业,亟待建立有效的政府资助体系,将职校学生纳入助学贷款扶助范围。实现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各级政府应重视加强职业介绍机构建设,努力搭建职介平台,畅通省内就业渠道。

  找出差距,正视问题,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各方的重视,我省职业教育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记者/邵秀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