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学发展观的五大基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14:03 人民网

  如何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并实现科学发展,对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讲需要进行深刻、彻底的头脑风暴。一些片面发展的做法已经被清醒认识并开始加以纠正。但是,如果没有牢固的科学发展观,在碰到新问题时还会犯与过去类似的错误。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一系列独立概念的叠加,而是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更是一种自觉的思想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奠定五块基石,即全面和长远的视野、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继承和创新的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要有全面和长远的视野来理清发展的思路。各级地方政府都要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发展的大局之中来谋划,否则拘泥于小圈圈往往会犯本位主义的毛病。对大多数地方来讲,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协调处理好一、二、三产业的关系,并且要避免对个别产业的过度依赖,像部分矿产资源枯竭城市的教训尤其要注意吸取。各个地方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从而确定若干支柱产业,不能盲目跟风造成恶性竞争。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社保、城建等)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进步,切不可一俊遮百丑。科学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根据代际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来保护资源环境是起码的发展要求,所以发展的目光一定要放得远。当今世界正处在文明转型的过渡期,某些领域(如信息化浪潮)发展之快、影响之深超出了人们原先的预料,因此要以适度超前的眼光未雨绸缪谋发展,从而趋利避害、抢占先机、实现跨越。

  社会主义发展与过去一切社会形态的发展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并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以人为本的口号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成为现实。政府出台任何政策,都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让大多数老百姓受益,不能为了少数人而牺牲多数人,更不能借公共权力以发展的名义谋一己之私。以人为本自然要尊重和保护人权,当前尤其要保障社会各阶层平等的就业、受教育和卫生保健的权利。以人为本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积极参与,怎样科学发展老百姓最有发言权,科学决策应该以人民的意愿为准绳,发展经济也不能光盯着少数人“招商引资”,要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劳动致富、创业致富。每个普通人也应该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例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有像家长也应放弃分数挂帅、施行素质教育以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这些身边的事情做好了,整个科学发展大业才能有保证。

  科学发展观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的产生根源就在于脱离实际。只有求真,才能从实际中探索出科学发展的方向、思路、方法。只有务实,才能通过实践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困难、不足,从而实现科学发展。求真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运用扎实全面的知识功底,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正反意见,从而得到正确结论、作出科学决策并付诸实施。务实要杜绝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把工作重点放到与人民紧密相关的事情上,按照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干实事。

  科学发展观本身是一大创新,同时它也是对一系列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正确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旷古未有的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例子可以照抄照搬,只有创新才能攻克难关、顺利前进。但是创新不能盲目、随意、缺乏连续性、违背客观规律,也不能对所有旧事物全面否定,更不能用些新名词、新提法“新瓶装旧酒”。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和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经验,并将之赋予现代化的新意和活力,做到古为今用、与时俱进。我们要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尽量少走弯路,并且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完善改进、实现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的最新成果,是活生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量变到质变、矛盾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这些哲学词汇在具体的科学发展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反之,违背科学发展的做法,其思想根源往往是形而上学、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唯心主义。举例来讲,过去往往认为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但是现在通过信息化、循环经济、生态科技、生活方式改变乃至回归发扬某些优秀传统(如八十年代以前的废品回收体系),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和环境资源的共赢成为了可能,这些都验证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哲学规律。

  奠定了以上五块基石,科学发展观自然会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形成,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文章仅供学术交流,文中包含的立场、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所持,不代表人民网立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