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巴金赠书流失调查结果为何不公布?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21:21 人民网 |
大凡捐赠的东西,一般都是双方比较珍视的东西,特别是受赠方,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有必要珍惜和善待,即使仅仅出于起码的礼貌——像赠书这一类,就更典型:如果受赠方看不上,完全可以婉言谢绝。 巴金逝世不久,有关巴金赠送中国国家图书馆(以前叫北京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书刊流失一事,又被媒体端了出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事至今没有一个正式的说法。 事情的大致经过是:巴金共向国图捐赠过6次书刊,仅1981年、1982年这两次的赠书就达3274册。2002年12月9日,巴金研究者、著名传记作家李辉在京城某旧书摊发现并买下了6本印有“巴金赠书”字样的英文版《THEDIAL》(《日晷》)杂志,其中一本内页有巴金的毛笔签名,摊主称是“国家图书馆外文期刊部处理过期期刊时得到的”。12月10日,北京报章以《巴金赠书惊现旧书摊》为题发表报道后,有热心读者即致电巴金女儿李小林,称其手上还有多本盖有“巴金藏书”、“巴金赠书”、“北京图书馆藏书”等印章及阿拉伯数字的国图财产登记号的外文图书。李辉受巴金家人委托与该读者会面,证实这些图书上所盖的印章,与国图藏书上的各种印章一模一样。而李小林从各种途径反馈的结果统计,大约有100多本巴金向国图赠送给国图的外文图书已经流失到私人收藏者手中,这说明“赠书的大量流失,已经不是偶然的疏漏了”。 当年12月16日,巴金的女儿李小林、儿子李小棠正式给国图发函,要求“归还父亲捐赠的手稿:《春》、《秋》、《寒夜》、《憩园》、《随想录》的第五卷及《家》的散页”。国图于是派专人到上海,与巴金家属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解释因工作原因造成图书流失,并承诺将对分散在不同书库中的巴金赠书进行清查,核实流失图书数量,并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2003年4月下旬,有报道说,“国家图书馆对巴金赠书流失民间的调查工作已经完成,共有四百多本巴金赠书从国图流失”,“调查报告已交文化部审核,审核之后就公开调查结果”。 巴金赠书流失,伤害的显然不仅是巴金及其家属,关注此事的也绝不仅是爱护巴金的人们。可是,“直到巴老去世,国家图书馆方面再没有跟巴金家属就此事进行沟通和说明”。 要说国图不珍视巴老所赠书刊,显然说不过去。巴老刚去世,国图即在其馆藏珍品室举行了一场巴金生平著述展,名为“永远的巴金”,展品包括巴金捐赠给国图的作品手稿12种、巴金收藏的其他作家手稿5种、印刷书籍70余种。国图馆长还对记者说,本次展览是想通过巴金“自述”的方式介绍一代文学巨匠的生平、著述,使人们重温他留给世人的永久的精神财富。 既然珍视,为何却又流失了呢?这确实让很多人费解。不过,事情已经发生,国图方面道歉,又作了很肯定地表态,要把情况调查清楚,并将相应的处理结果公之于众,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然而,两年多过去了,巴老也已去世,国图至今未兑现当初的承诺,公布结果。 因为是巴金赠书流失,炒得如此沸沸扬扬,引起社会各方关注,本在料想中。连巴老这样一位世界级文化巨匠的赠书,尚且受此“礼遇”,而且是在国家图书馆,那其他人的赠书会如何?在其他图书馆又会如何?推而广之,古往今来的人们给遍布神州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捐赠的书刊、字画、文物等等,又会是何种境遇呢? 不管是谁赠的书刊流失了,也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流失的,人们关注与关心的最终目的其实只有一条:加强和改善管理,让捐赠者放心,让社会放心——相信国图不会对此不明白吧? 新闻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