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拉达”焕发青春(自主创新在国外系列报道之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06: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马剑

  提起伏尔加汽车制造厂,中国读者可能不熟悉。但是,提起该厂生产的拉达车,有点年纪的人恐怕就无人不晓了。拉达车曾是苏联三大品牌汽车之一,畅销国内外,是苏联国产汽车的代名词。然而在前些年,拉达车因性能低下、款式陈旧,加之进口车的挤压,市场份额一再萎缩。在陷入濒临破产的困境时,俄罗斯伏尔加汽车厂认准“自主创新才有活路”

,奋起直追,终于使拉达车重现活力。

  因循守旧市场萎缩受冷落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发展民族汽车工业,苏联引进意大利菲亚特汽车技术,建起了伏尔加汽车厂。由于引进了最新的轿车生产技术,加上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拉达车产销两旺,几年间,拉达车的年产量就从30多万辆猛增到120万辆,不仅在苏联深受消费者喜爱,还大量出口东欧国家。伏尔加汽车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家之一,拉达车代表了苏联汽车工业的辉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市场经济,降低了汽车进口门槛。美国、欧盟和日本汽车大量涌入,对民族汽车产业造成严重冲击,拉达车也在劫难逃。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技术革新,拉达车的技术和质量依然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上,甚至车型也是几十年一成不变,明显地落伍于时代。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形势好转,居民收入稳步增加。那些设计新颖的外国车受到俄罗斯消费者的青睐,国产品牌汽车却陷入困境。2002年,伏尔加汽车厂积压的轿车多达8万辆之多,生产经营几乎停顿。

  锐意进取产销两旺受青睐

  面对严峻的形势,伏尔加汽车厂曾请求政府扶持,希望政府提高关税抑制进口,保护本国汽车工业。由于俄罗斯已实行市场经济,这一要求不可能得到满足。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拉达车被迫放下“老大”的架子,开始“二次创业”。

  为了“重整河山”,伏尔加汽车厂意识到,要想与进口车竞争,必须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他们采取的第一个重大措施就是引进外资,合作生产。2001年3月,伏尔加汽车厂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签订合同,共同投资3.3亿美元组建合资企业。根据合同规定,通用和伏尔加各占合资企业的41.5%股份,欧洲发展银行持有其余17%的股份。从2002年起,这家合资企业每年生产7.5万辆“拉达—尼瓦”牌新型吉普车,通用公司则负责把这些轿车冠以“雪佛兰”品牌推向国际市场。这种车每辆售价仅为8000美元,非常受欢迎。

  合资生产带动了拉达车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款式的改进。但是,伏尔加汽车厂意识到,如果没有自己开发的新技术,拉达车永远只能跟着别人跑。只有靠自主创新,才能求生存、图发展。因此,伏尔加汽车厂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入到新车的自主研发上,大力开发自主品牌的汽车。2004年11月,该厂自主设计的新车型“卡林娜”正式投产,年产能力为22万辆。首批1000辆“拉达—卡林娜”型轿车于今年6月开始在俄罗斯的萨马拉、圣彼得堡等地销售。由于采用多项新型技术,卡林娜轿车的质量明显优于老拉达车。借助拉达品牌的知名度,卡林娜销售势头良好。预计到年底,销售范围将扩大到俄罗斯的40个地区。

  在卡林娜轿车成功的激励下,伏尔加汽车厂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最近又追加投资1.3亿美元,用于研制新车型。俄罗斯专家认为,这一举措意味着伏尔加汽车厂的产品更新升级速度已与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基本同步,从而大大提高了其汽车生产的竞争力。技术创新救活了拉达,赢得了市场;技术创新也振兴了伏尔加汽车制造厂,推动了俄罗斯汽车产业的发展。

  (本报莫斯科电)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2日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