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构筑民族文化大省“撑竿”--贵州民族学院坚持特色立校谋跨越式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08:07 贵州日报

  最近,贵州民族学院举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总结表彰会。当校领导向获得民族唱法金黔奖、铜鼓奖、优秀奖的穆维平、廖一璇、胡娜三位选手和辅导老师管兵颁奖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能在高规格、高手云集的‘多彩贵州’大赛上获得优异成绩,这是对我院人才培养的一次成功检阅,也是我院长期以来坚持特色立校的办学成果之一。”11月21日,贵州民

院党委书记高万能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感叹。

  其实,让该院师生员工骄傲的喜事远不止此。2005年度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第一批)出炉,在高达1:32的立项比例中,我省申报的160项获批5项,其中贵州民院独占两项,占立项数的40%;

  近日,该院水书研究等10个项目获省长基金立项;

  前不久,全国50名杰出科技人才评选,院长吴大华当选,此为贵州惟一;

  全国数学建模比赛,该院连续两年获全国一等奖,在贵州高校和全国民族院校位居榜首;

  省社科规划立项数,连续几年居我省高校榜首;

  在贵州省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中,获16个奖项殊荣,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数量质量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坚持正确办学思路,注重优秀办学传统,突出民族教育特点,发展优势学科,形成鲜明办学风格。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了要把贵州民族学院办成国内一流民族大学的宏伟目标,并对该院提出了具体改革发展要求,按照这些战略框架,贵州民院努力彰显优势学科,大力加强科研建设,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民族人才培养,为贵州打造民族文化大省源源不断提供了智力和成果支持。

  学科建设独树一帜

  贵州民院建于1951年5月,是我国建立较早的民族学院之一。目前校园占地982.5亩,校舍面积26.4万平方米,在职教职员工1182名,是一所拥有文学、史学、法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七大学科门类、35个本科专业的综合性民族高等院校。

  为早日把贵州民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民族大学,近年来,该院坚持“增强实力、提高水平、强化特色、重点突破”的原则,根据“立足贵州,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定位,积极加强民族学科建设。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校出台了关于引进人才的优惠待遇、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等有关规定和措施,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政策留人,近年来学校每年用于引进人才的经费都在150万元左右,使人才流失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去年只有4人因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等原因而调离,而引进的各类人员有68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5名,41人评聘为高级职称。

  人事处长田铁告诉记者:“经过一系列努力,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目前学校拥有教授79人,副教授223人,博士17名,在读博士28名,硕士159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省管专家21人。45岁以下教师占教学人员的比例为71%,高级职称教师占42.7%,硕士以上学历者占30.9%,教师所在教职员中的比例由5年前的49%上升到56.9%,全院师生比达到1:18以下,形成了一支由34名学科带头人,20名学术骨干和36名教学骨干构成的教学骨干队伍。

  科研水平是衡量学科水平的标尺。近年来,贵州民院努力做好科研规划,建立健全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出台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教师、研究人员开展科研。先后建立了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贵州民族经济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蚩尤文化研究院等五大研究院和贵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西南傩文化研究中心两大研究中心。实行课题经费匹配制,国家、省部级重大获奖成果奖励制等政策。近5年共投入科研经费1937万元,并设立了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和科研基金,已资助出版学术著作30部。该院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225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委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7项,项目经费总计达951.6万元。

  经过不懈努力,贵州民院民族特色学科实力不断增强,成果不断增多,影响不断增大。民族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四个学科被确定省级重点学科。在苗族语言文化、民族习惯法、傩文化、水书、民族艺术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其中,苗族语言文学、布依语言文学、侗族语言文学和水族语言文学在全国高校中还具有唯一性,苗语文被列为了省级重点课程。

  早在2001年,法学专业就被确定为贵州省惟一的法学重点学科,目前拥有10名教授,8名副教授,8名博士。近5年来,法学院教师出版专著、译著、教材52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87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年来,美、日、英、德、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100多人慕名前来学习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等课程、接受论文指导或开展学术交流。200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该院名列第19位(社会科学总论),居全省高校第一。在2004年7月8日,20日中国青年报刊载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报告》中,该校名列全国570所高校第156名,全国民族高等院校第四名,贵州高校首位。

  薪火相传独辟蹊径

  在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山区,20年如一日,不图名利、不计得失,资助了400多名贫困生上万元,而自己一直过着俭朴简单的生活……10月14日,“关注贵州,关注教育”大型连环讲座在贵州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后坪乡茨坝小学校长刘恩和用亲身经历讲述了“背来的学校”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民院师生。

  我省多民族聚居。民院长期以来坚持为少数民族和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宗旨,现有14315名在校生中,70%是少数民族,涵盖了苗、布依、侗、土家、彝等30多个民族。学校十分重视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不断探索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经验。

  据学院宣传部长林景华介绍,目前学校已逐步形成了“两课”、教育、文化、舆论和社会实践等五大阵地,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保障。

  课堂教学是塑造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学院在抓好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开设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针对性、适用性较强的课程,还加强了民族干部培训、民族预科教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民族体育教学、世居民族传承等五大基地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提供了支撑。

  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预科教育基地承担着贵州师大、贵阳医学院、贵州财经学院等5所民族预科生的集中教学任务,由于采取降分录取等倾斜政策,使许多乡、村结束了没有大学生或女大学生的历史。预科教育学院院长肖远平告诉记者,近20年来,该院共培养了5300名毕业生,分散到各校后,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

  贵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是首批全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五个基地之一,承担着全省18个世居民族的研究任务。成立一年多,就编辑出版了《贵州世居民族研究》(一),《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等论文集,还发表了各类学术论文100多篇。

  近年来,学校通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教学实习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民族地区建立了10多个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既为当地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又使学生加深了省情、国情认识。学校已连续8年被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评为“全国大学生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春华秋实。1977年以来,学院共培养了2万多名各类人才,70%以上扎根在基层,默默耕耘在民族地区。还有两名走上了省级领导岗位,20多人担任了地厅级领导,500多人担任县处级领导,30多人成了教授、博士等高级专业人才。

  合作共建独具特色

  11月19日,记者在民院校园内沿着都匀路、凯里路北行,被绿风池上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所吸引,当“河山柱石”四个大字跳入眼帘,记者才明白这是苗岭古都镇远县祝圣桥的复制品。

  这座由镇远县出资22万元修建的“古桥”为学校增添了风景线。除此之外,学校还与铜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黎平、赤水、龙里等地、州、县建立共建关系。院领导告诉记者,为了有效整合资源,加强开放办学,学校积极开展了校地、校企、校团、校校、校警五大合作共建,促进了学校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合作共建内容既包括学术研究、教学互助,也包括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

  学术研究是共建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学校先后与铜仁地区合作召开了梵净山国际傩文化研讨会,与镇远县共同组成了蚩尤文化研究院,与省文联共建了下辖民族民间工艺、造型艺术、民族音乐舞蹈、文化传播等4个研究所的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聘任了省文联30多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有效促进了我省民族文化艺术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今年9月25日,贵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与省民族研究学会共同主办的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研讨会在学院召开,参会的40多篇论文分别就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变迁、保护民间文化的法律思考、民族文化多样性与世界遗产申报、民族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化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目前有贵州民族文化、苗学、侗学、布依学、土家学、彝学、仡佬学、水家学等八大民族学会挂靠民院,使学校在民族学科教学研究上开展合作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学校与土家学会举办了土家风情摄影展等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为了拓宽师生视野,促进校际共建,近5年来共邀请外校教授和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报告会600余场。并与美国加州大学弗雷斯诺分校、韩国祥明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商学院等10所国外学府结为姊妹学校。与加州大学举办了三届夏季少数民族文化研讨班,美方派送了4名教师前来开展英语、现代舞等教学,民院招收了22名外籍留学生;与韩国祥明大学共同举办了美术作品联展。还与武汉大学、中南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开展了共建,武汉大学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连续三年为民院培养干部。与此同时,民院与神奇集团、青酒集团合作培养人才;与全省有关师专、和民族干部管理学校建立联合办学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学科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作者:李卫红 吴一文 罗梅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