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省矿山救援网络渐具雏形今年成功救援各类事故200余起 抢救生还者20余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09:08 贵州日报

  金黔在线讯 前不久,在一次煤矿透水事故中,我省两支矿山救护队成功救出3名困在井下的矿工。目前,我省矿山救援体系在安全生产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全、迅速地抢救处理了多起重特大事故。据统计,今年来,我省矿山救护队出动救援各类矿山事故200余起,抢救生还者20多名。

  据了解,我省现有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和培训中心各1个、国家矿山救援基地1个

、矿山救护大队2支、77支救护小队以及900余名救援人员,初步形成了分级管理、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协同作战的矿山救援网络。

  目前,我省的煤炭生产能力已达百万吨,死亡率近5年来逐年下降。但由于我省煤矿数量众多,安全措施有时不能到位,对事故的防范处理及救援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建设和完善矿山救援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为此,我省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省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的职能职责,初步建立覆盖全省主要产煤区域的救护网;并按照国家重点装备、地方政府扶持,依托优势企业的思路,确定了救援力量强、装备先进、救灾经验丰富、交通便利,且具有一定区域覆盖优势的六枝、水城、盘江3支救护基地。

  今年来,省政府和矿山企业对矿山救援的投入不断加大,矿山救护队伍基础设施、基本条件逐步改善。多数矿山救护队补充了人员,更新了部分仪器和装备。最近,省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将省政府技改资金购置的救护车辆和正压氧气呼吸器发放到17个救护队。国家再次投资为六枝救援基地配备了矿山救护车、矿山救护指挥车、正压氧气呼吸器、救护宿营车、体能综合训练装置等先进的救援技术装备。今年,省政府结合矿山灾害的实际,用煤矿技改资金400万元,建立矿山救援装备保障和大型救灾装备的储备。

  通过编制《贵州省矿山事故应急预案》,我省建立健全了统一指挥、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资源共享、反应灵敏的应急救援体制和机制,以及战备训练、全员培训、救援竞赛机制,强化救护业务学习与训练,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和救援竞赛。六枝、盘江、水城3个救护大队经常举行矿山救援技术比武活动,各矿山救护队都在筹备省级选拔赛。

  11月2日至5日,省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在六枝举行。全省共有23支参赛队、100多人参加。通过竞赛,使我省矿山救护队伍接触并学到矿山救护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对于从整体上提高我省矿山救援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树立我省高度重视矿山救援和安全生产的良好形象深具意义。

  救援成功案例

  安顺煤矿“3·30”火灾事故:3月30日发生,3月31日下午,火灾全部扑灭,未发生人员伤亡。

  木冲沟煤矿“5·29”煤与瓦斯突出事故:5月29日发生,抢救生还矿工1人。

  普安县楼下文联煤矿“8·22”透水事故:8月22日发生,经过109小时奋战,4名被困井下矿工被抢救出井。

  天柱县大豪煤矿“9·10”透水事故:9月10日发生,经过3天2夜鏖战,3名被困井下的矿工获救生还。

  水城能安地方煤矿救护有限公司在董地乡同心煤矿2005年“6·7”冒顶事故抢险中,成功营救出2名遇险矿工,被六盘水市煤炭局授予“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今年以来,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救护大队出动125队次、831人次,对服务矿井排放瓦斯,恢复巷道通风76米;进行预防性安全检查83次,882人次;参加事故抢险6次,抢救生还1人。

  救援情景再现

  当日下午2时50分,位于福泉市高平镇的福泉磷矿矿洞垮塌,6名矿工被困井下。林东矿务局矿山救护中队参加了这次救援行动。

  救护中队的李桂林描述了当时的情况,11日晚上9时,从山顶垂直钻下去1个24米深的小洞直达井下矿洞,保证了被困人员的氧气供给,其他两路抢险队员在巷道往外搬泥土。

  12日晚上9时,抢险组将一根直径6厘米、长3米的钢管穿透山体,向洞内喊话。被困的工人通过钢管呼救。

  13日早上8时,抢救人员距被困的两个人仅1米了,但又出现了巨石,挖掘中的横断面发现岩石裂痕。不能动用大型设备,更不能爆破,只能人工掏泥土。14日10时50分,这两人获救。

  14日晚10时40分,另4名被困矿工也成功获救。

  至此,营救圆满成功,6名矿工全部生还。

  作者:王桥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