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海上筑起“混凝土艺术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10:10 东方网-劳动报

  编者按:

  东方大港终于横空出海。12月,洋山深水港一期将正式开港启用。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中,建设者们不仅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物质财富,更铸就了宝贵的洋山精神。从今天起,本版将陆续刊发一组来自洋山深水港工地的报道,让读者走近那些大海上的建设者。

  几年前,一位外国参观者面对波澜壮阔的东海断言:长达32.5公里、连接着洋山深水港区和陆地的东海大桥,非八年时间拿不下来……

  然而,仅仅过去了3年多时间,中国的建设者就将这国内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架设在蓝天大海之间。

  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港”的洋山深水港工程,凝聚着各路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心血与汗水。他们面对前所未遇的困难与挑战,以不辱使命的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团结协作的大局精神,创造了惊世奇迹,铸就了独具魅力的“洋山精神”。

  开工以来没离过工地

  尹海卿是三航局洋山分公司的总工程师,43岁的他戴着眼镜,瘦瘦弱弱。或许因为名字里面有个“海”,所以他与海有缘。从工程开工以来,他没有离开过工地。三航局承接水工码头一期A、B标,一期工程道路,堆场A、D标,一期工程进港道路A、B标。这几个标段的工程量极其大,仅水工码头一期A、B标,打下1.2米直径的沉钢管桩就达1824根、打下1米直径的沉沙桩4359根。洋山工程施工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加上外海作业工况条件恶劣,有效作业天数只有100多天,对施工单位形成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很多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尹海卿深感肩上的压力巨大。

  在水工码头嵌岩桩施工中,由于嵌岩桩区中段基岩上部覆盖厚度在0至12米之间,而其中上部2至4米为流塑状淤泥,无法支撑嵌岩桩钢套筒。尹海卿运用自己积累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与分公司副经理徐志栓通过计算和论证,提出了人造基床工艺,即在原设计安装砼套箱位置直接抛投袋装砂,以达到稳固钢套筒的作用。人造基床方案首次成功运用,为外海浅覆盖层基础施工开辟了新途径。这一成果的论文,此后入选香港国际学术会议即沿海基础设施发展国际会议。

  接雨水曾是工地一景

  在远离岸线30多公里的外海施工,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综合办公室主任程学东说,由于小岛上的淡水很少,工程进入全面施工后,三航局有2000多名职工在工地施工,淡水成了珍贵的生活用品。因此,每当海上下起大雨,无论是在工地或在简陋的宿舍,职工们立即拿出桶、盆等可以盛水的家什接雨水,景观颇为壮观。如今,用水问题已初步解决,但是电视仍然只能收到两三个频道,职工的文娱生活仍然单调。

  工作方案精品迭出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三航局涌现了一个又一个敢打硬仗的集体。进港道路高架桥项目部,就是其中的出色代表。项目部经理陈雄创造了“合同平等,工作支持,管理严格,结算规范”工作法,高架桥以全优通过了国家交通部的中间验收;进港道路高架A标负责人王磊,利用折扣法分析预测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较好地预防了待工、待料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工期;进港道路高架桥A、B标项目总工程师杨金财,坚持工艺革新、慎重比选方案,使高架桥达到了景观效果,被专家誉为“混凝土中的艺术品”。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即将竣工,记者漫步在1600米的码头上,15台巨大的、起重达65吨的红色桥吊正静静地等待着轰鸣开港的那一天。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记者范国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