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授之死再引全息生物学之争(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10:28 大洋网-广州日报

  

教授之死再引全息生物学之争(图)

  山东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学生,很少有人知道张颖清和他的“全息生物学”。

  

教授之死再引全息生物学之争(图)

  张颖清和他的夫人在做研究。

  

教授之死再引全息生物学之争(图)

  张颖清也曾经风光过。(资料图片)

  他一度被宣传有望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作为生物学家却不被生物系接纳,长年供职于哲学系,他所研究的学科最后被人贴上“伪科学”标签,他的学说曾被人渲染成可以包治百病,自己却英年早逝。他是江湖骗子还是科学狂人?是生物天才还是学术南郭?

  文、图/窦丰昌、柯学东

  不久前,一次题为“张颖清事件反思”的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召开。而早在一年以前,事件的核心人物张颖清教授已死于肺癌,按理说,逝者所承载的全部学术荣辱都会随之而去,为什么在他去世一周年后会再次掀起波澜呢?日前,本报记者来到山东大学采访。

  进入山大

  “民间生物学家”进了哲学系

  “张颖清?没听说过;全息生物学?有这个学科吗?”在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的门口,该学院多位学生这样答复记者。

  但在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的官方网站上却有着这样的记载:20世纪80年代,张颖清创立了全息生物学,全息生物学是研究全息胚生命现象的科学。生物学院的学生,怎么会不知道这位“大师级”专家呢?

  1947年2月,张颖清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1966年高中毕业后到大草原插队。1982年,张颖清出版了《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此书被认为是“全息生物学”的奠基之作。

  山东大学哲学系前系主任周立升教授回忆说,张颖清是1984年被作为自然辩证法的专家引进到山东大学的。此后在山东大学20年,他从未进入过生物系。周教授说,改革开放初期,学术机构人才奇缺,从社会引进特殊人才是流行做法。

  极力推荐张颖清的是当时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主任肖效武教授。肖认为张的全息生物学说是一种认识和解释世界的哲学方法。

  就这样,1984年9月,只有电大文凭且年已37岁的张颖清,被引进到山大哲学系。

  考虑到张颖清搞的是全息生物学,周立升想把他推荐到生物系。但生物系对他这一套并不认可。周立升又带着张颖清到生物系试讲。张对生物系的专家说,任何生物体的部分都能代表整体,比如苹果的形状与苹果树是极为相似的。当时听课的生物学专家笑成一片。张颖清还说,利用生物体的一个单元可以复制出整个生物体,结果台下仍然笑声不断。生物系拒绝了张颖清。

  “但没想他这一说法十几年后竟成了现实,也就是所谓的‘克隆’。”周立升感慨地说,这就是张宣称他是克隆理论鼻祖的原因。

  学术巅峰

  “我要把达尔文踩在脚下”

  到哲学系后,张颖清没有教学任务,也没有助手。来山大前,张颖清已出过专著,有了些影响,有不少人还想师从于他。1985年,他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那一时期,张颖清的系列著作《全息生物学》、《生物全息疗法》、《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新生物观》等陆续出版,他宣布创立全息胚学说。

  张颖清告诉人们,生物体上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细胞是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全息胚都有着向新个体自主发育的能力,都是整体发育的缩影,包含着生物整体的全部信息。细胞作为全息胚的一个特例,也被包括在全息胚学说中。

  若干年后,克隆羊“多莉”诞生,张颖清当即宣称,早在12年前他的理论就为克隆奠定了基础,他才是克隆理论的鼻祖。据张的好友刘大钧教授回忆,当时张异常自信,经常对人们说:“我要把达尔文进化论、细胞学说踩在脚底下。”说罢还不停地跺脚。

  山大哲学系的三任系主任提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颖清在没有得到任何实验数据,或者没有得到被主流科学界认同的实验数据的情况下,却迅速让全息生物学在全国打开了影响。张颖清1990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同年,他又带着助手离开哲学系,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也是在这一年,张颖清在海外拉起一帮华人,在新加坡召开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并当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成立全息生物学研究所后,因为科研经费多,他在山大逸夫馆二楼要了一大片房间,每个房间都放着各国国旗,以显示其国际影响力。在新加坡回来后,张颖清就跟学生讲,他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这个学生马上就到校广播站把这一“好消息”广播出去了。在此后几年,张颖清曾经多次被媒体渲染为有望获得诺贝尔奖。

  高处落下

  助手远离研究所成“夫妻店”

  刘大钧教授说,随着全息生物学的影响日益扩大,张颖清的狂妄也无以复加。

  周立升印证说:当时,张的两个助手初红军、陈少宗曾反映到周立升那里,说张颖清丝毫容不下他们的不同意见,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好。结果两人分别离他而去。

  “在后期,根本没有人愿意跟着他,他只好找夫人王兆琴做助手。而王兆琴也没读过大学。”周立升告诉记者。一位知情的教授透露,有一段时间,张颖清基本上没搞什么研究工作,经常往瑞典跑,为诺贝尔奖奔波着。“有一次他跑来问我,到瑞典后,向皇家科学院的专家送点什么工艺品合适?”

  1995年4月3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署名为周慕瀛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的文章。同时,《中国科学报》还刊登了邹承鲁院士的一封信,信中说“我查过‘国际科学学会联合会(ICSU)’下属的全部国际性学会名单,没有所谓的‘国际全息生物学会’。”信中还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在严肃的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而是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或科普刊物的宣传而获奖的。”不久之后,反伪科学的先锋人物何祚庥把上述两篇文章收入《伪科学曝光》一书中。

  最后挣扎

  研发减肥药妻子做广告

  1995年以后,他的科研经费基本上断了,因此后来开发减肥药时,还是动员妻子做的广告。据刘大钧回忆,张颖清送给同事们的减肥药,他前脚走,人家后脚就扔了。“看着他爱人的身材,人家哪会相信他?”

  2000年,张颖清患上了肺病,后来有媒体报道说他是“积冤成疾”。但是熟悉他的刘杰不这么认为,“我看原因在于他的烟瘾太大,一天要两三包烟,一根接一根。”

  据刘杰说,即使患上了癌症,张颖清依然不相信大医院。他先是到内蒙古的一家中医诊所接受“全息疗法”。在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张颖清回到山东,到刘永的诊所里治疗。刘永也是全息生物学会的会员。

  2004年10月20日,张颖清去世。后来,新华社刊发了《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文章说,由于个别学术“权威”的粗暴干预,使得张颖清含冤倒在了问鼎诺贝尔奖的途中。

  研究科技哲学的刘杰教授认为,张颖清的“全息胚”学说,最多只能算是“潜科学”或者是“前科学”,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观念、一种思辩方法,远没到证明为是科学的程度。不过,刘杰更愿意相信张颖清是个科学狂人,而不是江湖骗子,直到死前,他对自己的理论依然深信不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