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各地“燃料”冶出新鲜“熔炉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11:52 南方日报

  本地人3万外来工70万

  各地“燃料”冶出新鲜“熔炉文化”

  长安镇文化站以创新的文化管理理念荣获国家级表彰

  本报记者南小渭通讯员黄晓丽蔡润和

  位于长安镇体育路上的文化电视大厦,和周围其他几栋楼房的建筑风格相似,外墙瓷砖上雨水冲刷灰尘后留下的残迹让大楼看上去略显老旧。日前,来自北京的一则消息打破了这里的沉静。位于文化电视大厦三楼的长安镇文化站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东莞本地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不无自豪地说,此次广东省共有6个单位获奖,而长安文化站是东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获得这个称号,不容易啊。”11月17日,在长安镇文化站的走廊里,站长孙庆中指着那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的匾牌,言语中充满激动。这个长长的走廊,一侧做成了壁橱,壁橱里陈列的是各个时期长安镇文化站获得的奖杯、奖章等。但在孙庆中的眼里,本次获得的“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才是分量最重的。“以前我们的舞蹈、粤剧等也都拿过省里、全国的奖项,但这一次获奖是对我们整个集体的肯定。”孙说。

  从4个人4张台起步

  回顾往昔,这个已经做了15年站长、身材稍为发福的中年人感慨地说,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长安就有了文化站,但当时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人员,是在政府农林水办公室加上一张台,如果要参加上级部门召开的文化会议,这次是张三去,下次可能就是李四去。

  “到了20世纪90年代,长安经济发展起来,我们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是租来的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房子,4张办公桌,4个人,一部电话。”孙庆中告诉记者,来文化站之前,自己种过地、造过林、开过东方红拖拉机、开过公司,“我当时在公司里月工资已经达到七八千元,来文化站后一下子降到了500元。来文化站的人,都是因为有这方面的爱好。”

  在随后的10多年里,长安文化站积极开展各项群众活动,努力完善文化设施,推动长安镇文化事业的发展,相继组建了大学生联谊会、文学会、棋牌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协会、戏曲协会、妇女文娱会、醒狮协会、音乐舞蹈协会、少儿体操协会等多个社团,推动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在长安文化站的不懈努力下,长安镇获得了“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全国幼儿基本体操之乡”、“广东省粤剧之乡”等一系列荣誉。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文化站开始全面介入对长安文化产业的管理,长安广场、公园、影剧院、图书馆等统归文化站管理。现在文化站总部已经有15个人,下属单位有400多人,文化站现有资产4.5亿元。明年,随着青少年宫的落成,文化站的资产将达到5亿元。身为文化站掌舵人的孙庆中说,长安每年投入到文化方面的经费有两三千万元,文化站要有地位,就必须拿出好的作品。

  搞文化不能忽视外来务工者

  《人民日报》曾这样描述过长安的群众文化活动:“每当天朦朦亮,广场、公园、体育中心便有许多人前来晨练,拉开了崭新的一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到广场跳跳舞、欣赏一下广场的节目,或是到体育中心打两局乒乓球、羽毛球,到健身中心舒展一下筋骨,到公园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置身其中,你就会真正感受到长安文化宏大的气魄,体味到和谐长安的脉脉温情。”

  而在长安文化站的工作计划中,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把外来务工者也吸纳进来。有分析认为,只有80多平方公里的长安镇,吸引了70多万外来人员在这里就业、生活,加上3万多本地人口,俨然成了一个大熔炉,这就要求它和所有的移民城市一样,以移入的各种文化间的冲突作燃料,造出一种更新的“熔炉文化”,达到力量的融合,以增强外来人员的归宿感和共存感。创造一种“熔炉文化”,需要更多更好的文化设施和人才来承载。

  对于长安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来说,帮助企业辅导文艺队伍是他们的分内事。2004年9月,长安集团公司合唱团在广东省第六届“百歌颂中华”歌咏大赛中力挫群雄,荣获金奖。当时,长安文化站邀请了75岁高龄的国家一级指挥、广东省合唱协会名誉主席、国际少年儿童合唱团顾问赖广益,专程来长安辅导长安集团公司合唱团,排练期间,长安文化站领导亲临排练现场。

  事实上,长安集团合唱队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品质、福安等一大批企业都得到长安文化站的帮助,而在刚刚结束的长安镇第二届文化艺术节上,这些企业职工组成的演出方阵,也让观众眼前一亮,成为艺术节的一大看点。

  不拘一格用人才

  留着一头长发的王亚君是长安镇文化站文艺部主任,来长安前,他的身份是九江市群艺馆馆长助理。在长安文化站,像王亚君这样被挖来的人才让孙庆中暗自高兴。“以前我们搞一个小小的活动,灯光师要请外面的,音响师也要请外面的,现在这些人才我们都有。”孙庆中说,完善的设施加上大批专业人才的引进,推进了长安文化迅速上档升级,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安不再需要“外来的和尚”。

  给长安镇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增色不少的斯洛伐克民间艺术团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据悉,该艺术团一行30多人,在第二届艺术节期间深入社区连续演出多场,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但是,请这个艺术团的费用还不到内地一位歌星身价的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长安文化站先后培养出包括著名诗人方舟在内的多名东莞十佳青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批外来才俊在长安文化站迅速成长起来后,却被镇政府相关部门看好并“挖”走。孙庆中表示,以前文化站没有什么地位,现在这种现象恰恰证明了大家对文化站的认可。

  图:

  斯洛伐克民间艺术团来长安演出,给第二届艺术节增色不少。杨凯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