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哥哥当老爷 妹妹做丫头 外来流动人员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有关部门将成立指导委员会,培训家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11:52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欧雅琴

  两兄妹同在一个学校上学,哥哥读四年级,妹妹读二年级。每天放学回家后,哥哥可以什么事都不干,妹妹却被父母逼着去洗第二天卖的菜。“儿子当然不用干了,女孩子就应该干这些事。”孩子父母的态度,令前来家访的老师大吃一惊。

  上周末,在东莞市教育局召开的家庭教育工作会议上,这个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被摆上了桌面,有关负责人表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即将成立,让更多的家长们走进学校,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长水平有待提升

  “家庭教育包括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思想观念的引导,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其实学习辅导只是占家庭教育很小的一部分内容。”在会议上,有关负责人特别提醒家长,应该从学校、教育部门那里多接受一些家庭教育的指导。

  缺乏家庭教育意识,是目前流动人口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位家长向老师诉苦说,不是我们不重视家庭教育,确实是因为我们文化水平低、孩子问的问题我们都答不上来。

  谈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打、骂。他们认为,不打骂,是很难让孩子长记性的,唯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对此,老师们指出,这绝对是一种过激的教育方法,容易让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孩子在这种状态下就极容易受到一些坏的诱惑,比如离家出走,或沉迷于网络。家庭教育要掌握好教育的分寸和方法,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家庭教育面临新问题

  东莞市副市长、妇儿工委主任吴道闻认为,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家庭教育面临众多的新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市内部分镇区家庭教育指导趋向滑坡,而部分地方的家长学校也有所萎缩、倒退,导致指导网络受到削弱。而有的家庭教育活动锐减,家长们参加教育活动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了。

  “特殊群体家庭子女边缘化倾向逐渐明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断地弱化。”与会的代表们表示,独生子女家庭日渐成为城市的主流格局,许多家长平时忙于工作,缺乏与子女必要的沟通,有的把子女完全交给学校或老人照料,而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工作也有待纳入家庭教育工作的全局来考虑。

  “要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目前东莞市共有家长学校987个,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45个,社区和机关企业单位也相继建立了家长学校,有关部门还将探索机关、企事业单位家长学校的建立,以满足不同群体家庭教育的需求。

  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将成立

  “我们计划成立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东莞市妇联主席喻丽君表示,该委员会将加强各个部门的合作,根据其职能和优势,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以联席会议的形式来开展工作,将具体承担政策衔接、理论研究、工作指导等三方面协调,成员单位包括了妇联、教育、团委、卫生等多个部门。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接受科学的指导,有关部门将着重对社区和0-6岁散居儿童家长提供指导、政策服务以及讲师团的“三下乡”活动,进行宣传实践。教育部门将负责中小学、幼儿园儿童家长的家教指导任务,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中小学德育评估体系并加强教育指导。

  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有关部门将在近日就此类特殊家庭展开摸底调查工作。“教育部门将争取流动人口子女相对集中的学校都成立家长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尽量依托社区的力量将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送给家长,克服流动人口子女边缘化的倾向,提升外来员工家长的家教水平,促进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交流提高。

  链接

  立新社区:

  让家长走进互动课堂

  2002年就成立了家长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内容新颖的专题讲座,发动广大家长走进课堂,学习科学的家教理论。目前为止,该社区已经成功举办了40多期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参加学习的家长共3000多人次,例如邀请广东省作家协会作家陈庆祥讲授《青少年家庭教育》等课程。

  此外,立新社区还在家长学校设置了学习园地,上面贴满了家长亲自撰写的学习心得,为家长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

  桥头镇中心小学:

  举办亲子活动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走访的沟通方式慢慢被淡化,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校外生活以及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只是片面了解。为此,学校将“走访”列为家访制度的重点,要求老师们对学生每学期至少要走访一次以上,问题多的学生还要多访。而电访、约见等家访形式,只是作为突发事件的沟通和走访的一种跟踪调查。这充分调动了家长主动参与教育子女的积极性。

  在每年的“六一”、元旦,学校都会举办亲子游活动,让家长们来到学校和孩子同庆同乐。通过开展比赛和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学校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家校同堂”开放日活动,使家长正确认识学校教育,正确评估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兴趣等,便于他们配合学校教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