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京西“煤乡”镜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16:15 北京晚报

  老北京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模糊的,隐约中依稀记得每年初冬,家家户户的窗户都会伸出一根口朝天的洋铁皮筒,股股青烟从枯枝留下的缝隙飘摇直上,冬季的北京是朦胧的。

  不知从哪年冬天开始,家家户户窗里伸出的“朝天椒”少了,取而代之的高楼令人们冬季取暖不再抱着煤炉。往年冬天熙熙攘攘宛如庙会的煤站门前也变得门可罗雀。北纬40度的北京,百姓已不再为取暖犯憷。

  随着近年京城能源结构发生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到电、气、油等清洁能源发出的热量,但传统的蜂窝煤依旧是那些生活在平房区百姓不可或缺的越冬材料。

  或许多年后,蜂窝煤将最终成为一抹回忆。但在今天生成一块蜂窝煤的艰辛却不会随着用量的减少而降低。因此,在京城正式供暖之际,我们的镜头伸向北京蜂窝煤原料、加工产地。为读者回放蜂窝煤是怎样“炼”成的。曹小玉文 孙妍摄

  笔者札记

  自古就有“煤乡”之称的京西矿区,有着京煤集团所属大安山、长沟峪、木城涧3家国有煤矿,矿工25000名。

  他们是一群日夜奋斗在地层深处,用自己汗水为都市人挖采“温暖”的汉子。终日与黑色打交道,无论“老人”还是“新丁”每天都要在黑色煤堆、黑色坑道中重复着下井、挖煤、吃饭、睡觉这样简单的生活,“日出下井,日落升井,黑夜比白天多”成了他们生活的写照。

  尽管现在北京煤矿井下安全设施、矿工自救设备、煤炭挖采方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进和完善,但当我走进伸手不见五指的地层深处,明知有各种先进矿山安全设备保驾护航,但瓦斯、透水却止不住地在脑海中打转……

  采访中,矿工们并无过多言语,也许是身在井下久了,也许是前来探望他们的外来客不多,采访中记下的话语多是“养家糊口,为北京市民送温暖”等片语。往来数百公里行程,数天的采访感受———一块蜂窝煤来之不易。

  网络编辑:赵志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