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地震传言惊煞市民 辟谣可快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21:53 人民网

  从20日中午开始,在社会上和网络中一直有哈尔滨市近期将发生地震的传言。21日,黑龙江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刘丹明确表示,这一说法是谣传,黑龙江省发生六级以上地震、哈尔滨市发生五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小。根据黑龙江省建筑物的情况,发生五级地震不会造成大的破坏,广大市民不必恐慌(《新京报》11月22日报道)。

  看完这篇新闻报道,笔者注意一个细节:即哈尔滨近期将要发生地震的传言,从20

日中午开始,在哈尔滨全市蔓延、盛传。而哈尔滨市有关部门的辟谣说该市发生五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小,却是在21日,并且面对的是诸多媒体。也就是说,政府的辟谣,与社会大规模的传言相差将近24小时。市民再通过网络、报刊得知“辟谣”的信息则超过了24小时。

  按正常的思维逻辑考虑,24小时,时间跨度不大。但是,在24小时之内,众多市民在无形的恐慌中,无法正常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并造成了现实中的混乱:超市出现了“抢水风波”,有的市民采购食物储藏,有的带帐篷户外过夜等。24小时,虽然很短暂,但关于地震的传言给哈尔滨的市民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却是无法估量的。

  对此,笔者不禁纳闷了,关于哈尔滨近期将发生地震的传言从20日就开始广泛流传,而政府的辟谣咋能如此迟缓?从20日起,黑龙江省地震局的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市民纷纷打电话询问哈尔滨市近期是否会发生地震,并且社会也出现了“避灾”、“逃灾”的行为,哈尔滨市的政府有关部门,不是闻“谣言”而动,积极主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发达的通讯工具及时辟谣,把实情告知市民,避免以讹传讹,防止引起社会的恐慌与混乱;而是在传言盛行的次日,黑龙江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才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召开新闻发布会辟谣。但是,这个关于辟谣的新闻发布会开的太晚了。因为,市民的平白在恐惧中度过了一天,超市里的水被抢购完了,市民也采购了太多的粮食储藏了,有的市民帐篷户外过夜白挨冻了。

  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而对地震的“谣传”,其社会危害性不啻于一场现实的“地震”。灾情,就是险情;而社会关于“灾情”的谣言,本身也是险情。哈尔滨有关部门在辟谣时提醒广大市民说,要记住最基本的一条:地震预报消息只能听政府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但是,传言是无规则的,往往能引起社会公众的听信,并在社会引起恐慌。但防范传言,唯一的方法就是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辟谣,及时、客观将事实真相公布于众,以科学的、权威的政府声音,让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传言消弭。

  据笔者所知,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建立起了地震应急预案,我想,关于对“传言”的预防与救助措施,也应纳入到应急预案,避免没有“天灾”,却因为传言酿成“人祸”。我想,哈尔滨对这次传言的迟缓辟谣,应该是一个范例,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警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