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制止买卖官交易,应从腐败的“上游”入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0:00 红网

  腐败的上游就是“官市场”。“官市场”是笔者“杜撰”的一个新词。所谓“官市场”意即官场上“买官卖官”、“钱权交易”等具有市场经济属性的特殊行为环境。官员,本是一个国家政府的行政职位,但当这个“职位”可以用来交易时,便产生了一个特定的“市场”,它是腐败的源头,一切腐败的形式和内容皆是它的下游产品。

  据11月2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山西省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轰动全国的“卖官

书记”武保安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有期徒刑15年。武保安在2000年4月至2004年5月任山西省翼城县县长、县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大肆卖官,被当地群众称为“卖官书记”。 侦查发现,武保安任职期间,先后为滑国红、翟明星等28人在职务提升、工作调整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29次非法收受对方人民币88.8万元。送礼者中的局长包括滑某、解某、翟某、郭某等。这些人出手数十万元并在送礼后得到了预期职位。我之所以在这里详细介绍武保安“卖官案”,就是为了更具体更直观的说明这个“官市场”的“经济规律”。

  先说“买官干啥”。 为什么会这么多人要花高价去买官呢?比如那些局长为了买官,动辄给武书记送上数十万。难道这些人花高价买官仅仅为了挣一为民办事的“公仆”?或者为了满足一下当官的欲望?这显然不符合经济学原理。假如这些局长送数十万是为了“竞买”一副县长官位,我们把副县长的年薪设定为3万,那么起码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才能收回这数十万的“投资”。所以说副县长的薪金不是诱惑。那么唯一能够解释的是,副县长的手里也握有一批待价而沽的“职位”,而副县长“买官”以外的“权力寻租”更能获得滚滚财源。所以一旦拥有副县长的职位,不但可以很快收回“投资”的数十万,而且可以获得数百万甚至更多的“回报”。

  再说“凭啥卖官”。 武保安作为县委书记,在翼城县无论升官还是“保位”他都拥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就像一个商业巨头垄断商品一样,怎么卖,卖多少,已经完全掌控在武书记的手中。因此,“绝对权力”是卖官的基础。在现有体制下,一旦干上所谓的“一把手”,那么便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所以“一把手”就成了你争我夺的“紧俏商品”。在翼城县,县委书记就是这样的“一把手”。当然要爬上这“一把手”的位置,也是要历经磨难的,也是付出“大本钱”的。这也可能是武保安卖官及其权力寻租的动因之一吧。武保安卖官所得88.8多万,其余400百多万人民币以及8万多美元均为非法所得。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担任县委书记仅仅8个月就敛财500多万元。这充分说明,县委书记一职的含金量远不止卖官所得,卖官之外的“权力寻租”收入可能更大。这是我们考证“官市场”规则时不能忽视的现象。

  先买官获得绝对权力,然后再卖官或权力寻租大捞特捞。如此“买官——卖官——寻租”,形成了“官市场”的“生态循环链”。这个恶性循环的“官市场”便成了腐败的“上游”,成了腐败的“恶之源”!因此,要真正根除腐败,首先必须从腐败的“上游”动刀,彻底治理这个“官市场”,堵住买官、卖官的渠道,消灭买官、卖官的市场条件和基础。这就必然触及到我们目前的用人制度改革,因为“官市场”的形成是与我们固有的官员“提拔任命”制度紧密相连的。只有改革官员由上级“提拔”或“任命”的传统体制,放弃所谓的“权威论”,实行真正的民主选拔,才能从源头上消灭“官市场”。只有消灭了“官市场”,切断腐败的“上游”,才能使腐败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得到治理。

  (稿源:红网)

  (作者:贾如军)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