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牧羊效应”欲破苏北教育现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2:47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记者应志刚通讯员海祥星华

  有人戏言,2005年的灌南教育有风有雨。“灌南教育无论如何改,都无出路”,“不谙教育的局长,如何抓好教育?”有几位老教师甚至按捺不住心中的“忧虑”,慨然投书媒体“拷问”当地的“教育现状”……风雨中,他昂起头;风雨中,他领着灌南教育阔步前行。新理念,新思路,如和风轻拂,吹绿芳草;新目标,新举措,似细雨无声,润泽万物。

在他和他的班子共同努力下,凄风冷雨很快就化成了能滋润万物的和风细雨:全县实行教干竞选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这是场疾风,鼓动风帆;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一位领导感慨:“短短几个月,灌南教育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就是上任甫始饱受质疑的灌南教育局长陈国恩。

  风雨中,他毅然走来“

  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看清灌南教育的症结所在;跳出灌南看灌南,才能看清灌南教育发展的方向所在。”

  他,就是被质疑、被拷问的“年轻的”“不谙教育”的灌南县教育局长———陈国恩。

  初见陈国恩,即被他不温不火、颇具儒雅之气的外貌所吸引;深谈,又被他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理念、敏锐的思维所折服。

  对于出任灌南教育局长一事,他介绍说:“在出任灌南教育局长

  之前,我是一个乡镇的党委书记。正如那位老教师所评价的那样,可以说我是个不谙教育的年轻人。但是,我和教育是很有缘分、很有感情的。在乡镇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们乡镇的教育工作很有特色。由我牵头,我们乡镇引资兴办了四所私立学校,其中的新知双语学校可谓是灌南私立学校第一家。”

  “近几年来,灌南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不如人意。特别是高中教育,更是在低谷徘徊,饱受全县人民的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要我出任教育局长一职,实在说是有点受任于危难之间的味道。”

  “出任之初,我的压力很大。但是,我想:作为一个外行来管理教育,或许更有优势———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看清灌南教育的症结所在;跳出灌南看灌南,才能看清灌南教育发展的方向所在。”

  陈国恩局长在第一次中小学校长会上亮相,就提出了“打造灌南教育品牌,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响亮口号。随后,灌南教育即开始了它的风雨征程。风雨中,他运筹帷幄“内树正气,外树形象,

  灌南教育才有可能走出低谷,走出阴影,踏上发展的快车道。”

  对于灌南教育现状,陈国恩局长认为:“其实,灌南教育有很多

  骄人的成绩和优良的传统,如我们的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学校一直位列全市前列。但是我们的高中教育较为薄弱,使我们丧失前进的信心,丧失了战斗力。”

  “只有从教育内部着手,明确目标,坚定信念,灌南教育才有可能走出低谷。”

  秉承这样的理念,陈国恩局长首先提出了他的“一二三四五”的治教思路,灌南教育吹来了阵阵清新宜人的春风:坚持一个中心,注重内

  涵发展。灌南教育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走内涵发展、品位提升之路:人人有特长,校校有特色,艺术周、古诗节,腰鼓队、书法班……小学全面启动特色建设;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学习新理念,深化新课改,初中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缩轨提优,创办精品,灌中与名校联手,创办“灌南中学启东分校”,聘请启东中学校长王生担任分校校长,聘请启东中学等外地名师来灌任教,高中教育开启崭新篇章。

  抓好两支队伍,积蓄发展后劲。为抓好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全县各校走出去、请进来,形式多样,展开培训:短短三个月,组织县级培训40场次,受训3000多人;邀请魏书生等省内外专家来灌作报告10余场次,受训5000多人次;8月25日,组织近5000名在职教师参加业务考试,以考促学、以考促教。

  强化三项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发扬灌南精神,树立争先、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机关为学校服务,校长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灌南教育的新理念、新举措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实行四条禁令,树好教育形象。针对灌南教育的现状,教育局出台了四条禁令:严禁赌博,严禁工作日中午饮酒,严禁体罚学生,严禁有偿补习。这项措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倡导五种精神,增强发展动力。争先有为、创新探索、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协调和谐,五种精神的倡导,使全县教育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风乍起,吹“活”一池春水。一时间,全县各校面貌一新,观念一新……风雨中,他扬帆起航“让跑得快的羊吃到最

  新鲜味美的草,让鞭子始终抽打在落后的羊身上,这就是牧羊效应。”

  灌南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激发全体老师的活力。对此,陈国恩局长认为:“多年来,灌南教育一直

  在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观念上‘旧’,体制上‘单’,经费上‘包’,人事上‘统’,分配上‘平’,使它失去了活力,滋长了惰性。”

  “用人制度任命制,校长能上不能下,教干队伍‘铁交椅’、‘官本位’意识严重;教师管理铁饭碗,教师队伍缺乏合理流动,资源分布不合理;薪金分配大锅饭,压制了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这种情况下的灌南教育,强烈呼唤着人事改革的疾风骤雨。”

  2005年7月,校长公选拉开帷幕。通过笔试、上课、演讲答辩、组织考察、党委票决等程序,全县22名教师进入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接着,其中8名同志走上了中小学校长岗位,原来工作实绩较差的校长被调整位置。

  8月,全县原来的副校级教干和中层干部全部自动免职,教干竞聘全面启动。通过竞选,众多能力突出、实绩显著、群众公认的老师进入教干队伍。同时,全县原副校级教干43人落聘,落聘率25.2%;中层干部137人落聘,落聘率28.6%。

  8月,县教育局组织12个工作组,进驻各乡镇,指导各校全员聘任工作。各校在科学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教职工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聘任过程中,各校坚持做到按编制聘任,按条件聘任,按职数聘任,按程序聘任。聘任中,全县中小学有117人落聘,落聘人员工资按原工资总额的60%发放。

  10月,全县实施按劳分配、劳酬挂钩、能高能低的绩效工资制。全县各校教师工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贡献大小直接挂钩,使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一场疾风骤雨,强烈震撼着全县教育,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和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灌南电视台、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日报》、《江苏教工》纷纷报道;东海县教育局等单位前来取经;《江南时报》、新华网、人民网展开讨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怀疑者有之,担心者有之,一时风风雨雨。对此,省教育厅专家认为:改革方案“没有问题”,但操作应注意人性化;有关学者认为:“苏北教育呼唤牧羊效应。”而处于这场风雨中心的陈国恩局长认为:“我们的改革措施并非自己想当然的独创,这些都是前人做过的事,只不过我们把它完善了、坚持了。是改革,就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改革能激发活力,促进教育发展,我们就必须坚持下去。”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理念缺乏人性化,其实我们在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是充分注意人文关怀的。现在,全县教育的牧羊效应已初显成效。”

  风雨中,灌南教育已群芳吐蕊,馨香流溢……风雨中,他阔步前行“用心去做,用真心去

  做,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风气正了,机制活了,我们需要的是拼搏,更需要的是全体校长的高效率管理,全体教师的高水平教学”。

  陈国恩局长认为,实施科学的教学管理,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他要求校长要切实承担起抓教学的主要责任,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排除一切干扰,深入教学一线,超前谋划、靠前指挥。

  在开学初的中小学校长会上,陈国恩局长与每位校长签订了三年的任期责任状,明确提出了各校每年教育目标、教学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并要求将各项指标分解到班、分解到人,确保完成。

  为了提升各校的管理水平,陈国恩还推行了局机关挂钩联系学校制度,教育局每位工作人员挂钩一所学校,每月做好“六个一”工作,即开展一次听课评课活动,召开一次教师座谈会、一次学生座谈会,举行一次学生、家长评教活动,帮助学校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撰写一篇汇报材料,协助各校提高管理水平。

  “我们要努力使每个校长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专家,每位教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领头羊,每位老师成为教育教学的名家。”陈国恩局长要求各校要立足校本培训,有计划地开展学术沙龙、课题研究、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各类培训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局还制定规划,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制定并落实有关鼓励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措施,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舞台。

  新学期,教育局投入近50万元资金购置图书。现在,全县教育系统一片风声、雨声、读书声……

  “对于教育,我是个外行,但我一直在学习,努力使自己逐渐从外行变为内行,从内行变为专家。”“外行”的陈国恩局长现在的一系列理念和举措,已很是内行,灌南教育也正经受风滋雨润。

  灌南教育现在才生机一片:全县教育系统“住校”的校长多了;深入师生抓管理的校长多了;重用人才抓质量的校长多了;放眼长久注重学习的校长多了……全县教育系统埋头实干的人多了;爱岗敬业的人多了;施展才华的人多了。

  前不久进行的高三联考中,灌南县中学各校指标较往年相比有很大幅度提升;全县初三质量调研考试中,优生比率提升近60%……

  不到半年时间,陈国恩局长走遍了全县绝大部分学校,记下了5本厚厚的调研笔记,体重下降了5公斤……

  有人问他:苦吗?他说:“我喜欢将工作中的困难当成游戏,当我们成功过关升级的时候,我们品尝到的是喜悦。这样的工作心态,何累之有?”

  一场场疾风骤雨的涤荡,一场场和风细雨的润泽,灌南教育现在生机盎然、蓬勃向上。

  《江南时报》(2005年11月23日第三十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