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谭盾:我的音乐也许就是禅宗音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8:52 新京报

  担任“嵩山音乐大典”实景演出音乐总监,欲以自然之音表现“禅宗少林”

  以“石头为乐器,流水为琴弦”,千人乐僧武僧将与自然之音应和。一场名为“中国嵩山音乐大典———禅宗少林”的实景演出,将于明年10月在嵩山首演,由作曲家谭盾担任音乐总监。对于演出的意义,谭盾表示,这是在创造“有机的环保绿色音乐”,并希望“以禅宗的理念引领少林的功夫”。

  

谭盾:我的音乐也许就是禅宗音乐

  谭盾欲以自己设计的有机环保音乐表现“禅宗少林”。特约摄影/史春阳

  

谭盾:我的音乐也许就是禅宗音乐

  “嵩山音乐大典”演出效果图,展现了山水、人、音乐、建筑、影像融为一体的“野心”。

  明年十月嵩山奏响“音乐大典”

  本报河南郑州专电 昨日上午,“中国嵩山音乐大典———禅宗少林”实景演出在河南郑州举办了发布会。据主办方介绍,该项目明年10月演出,地址选在距少林寺七公里路外的一个峡谷里,以嵩山中的三座山为实景。

  谭盾认为这次演出堪称“音乐、视觉盛宴”,将由《水乐》、《光乐》、《风乐》、《石乐》四个乐章组成。届时,现场有石山、古刹钟声以及15件石头乐器“工具”,千人乐僧和武僧现场唱颂和禅武表演,将与现场的风声、虫语、钟铃融为一体。为强调“自然之音”,演出音响设计请来了活跃于伦敦现代艺术舞台的大卫·夏柏(DavidShep鄄pard),他将努力创造山林环绕的“流动立体声”。

  担任“禅宗少林”总策划和制作人的梅帅元,曾是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策划。他说,整个项目投资大概在3.5亿元左右,估计演出五年才能收回成本。梅帅元还透露,“禅宗少林”已经做了9个月的筹备工作,期间进行了地质灾害预测与文物勘探。目前舞美设计部分已经完成,谭盾的音乐创作正进行构思,有望明年秋季完成。

  此外,“禅宗少林”还邀来了学者易中天任哲学顾问,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担任少林文化顾问。已受邀参与谭盾与多明戈、张艺谋的歌剧《秦始皇》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舞蹈设计的黄豆豆,将担任这次的舞蹈设计。

  释永信说,少林寺有1500多年历史,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禅、武、音、艺,唐宋朝也有很多佛教的音乐符号,今天有必要挽救这种快失传的音乐。易中天说,禅不可说,只能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音乐与禅天然相通。

  主办方认为,巨额投资的“禅宗少林”到明年可能改变传统的嵩山旅游格局,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音律功夫」 用有机环保音乐“寻千年根籁”

  新京报:你参与“嵩山音乐大典”有怎样的意义?

  谭盾:我一生中已经有三次重要的音乐大典:第一次是香港回归,我跟马友友合作;第二次是千禧年跟BBC、CNN等55个电视台联手做迎接新千年的音乐大典;第三次是在雅典举办的10万人雅典奥运火炬音乐大典。

  第四次,就应该是“嵩山音乐大典”,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朝圣。

  这次我们想从四个方面创造“全球第一”:原创性地使用石山为乐器,以流水为琴弦,创造有机环保音乐;把最先进的数码技术跟中原古老文化结合起来;特别想在全球文化界里造成一个“寻千年根籁”的概念;把嵩山打造成世界性的教育基地,让每年来少林学习的世界各国的人知道,不仅学刀枪棍棒,更多的是学“和谐美”,希望把对自然环保有兴趣的人都吸引到这里来。

  新京报:演出除了石山,还会用什么特别的乐器?

  谭盾:举个例子,水从嵩山流下来,一秒钟倾泻几十吨水,有时候听到潺潺流水声,通过我们的科技,也可以在忽然间爆发出摇滚般的声音震撼。此外,新旧石器时代中传说的石头乐器很多,但保留下来的不多。这次我们按照石磬、石鼓等乐器,研究发明了15种石头乐器,最大的10米,全部用深山石头制造,可以敲、吹、拉、弹,我们要打造真正的“滚石乐队”。另外还有少林寺保存下来的唐代乐器,比如说现在称为“管子”的筚篥。

  新京报:从《卧虎藏龙》、《英雄》,到现在的少林寺项目,你对功夫与音乐的结合是不是有特别的理想?

  谭盾:我觉得我很幸运,这次做“嵩山音乐大典”是《卧虎藏龙》以来的一个继续。《卧虎藏龙》和《英雄》的理想都是在宣导武术是书法,剑术是哲学和美。《卧虎藏龙》和《英雄》的音乐是预备,这次是延续。

  「以乐参禅」 禅宗音乐的理想,很流行也很朴素

  新京报:禅宗音乐跟你一直以来试验的“有机音乐”怎样结合?

  谭盾:我在讲宿命。我从没想到自己从上世纪80年代做“有机音乐”的实验,是为了给今天做准备。

  我在三年前开始用“有机音乐”这个称谓,之前没有任何人提出过这个概念。

  我觉得从“有机音乐”着手,这本身就是十分禅宗的行为,因为有机音乐的创作是三方面的寻觅:寻找有机的声源———要到空旷的山野里找石头,找最好的泥土烧制陶器,到宣城、凤凰寻找最古老的纸作坊;去宣导、演出这些也很“有机”,这样你跟你的观众永远保持着很有趣的文化接触。如果大人可以用有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他们长大了会很不同。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也许当地政府想用这个项目来刺激旅游业,而你一直在谈的是你的音乐理想。这两者矛盾吗?可以结合吗?有没有想过让最普通的山民也能听懂?

  谭盾:我做有机音乐以来,很受群众欢迎。因为这些都是大家每天接触到的东西,大众听到了就觉得离自己很近。这次要做的,也是非常群众性的。禅宗音乐的理想,可以说很流行,也可以说很朴素。好的文化总会有好的传播,如果这种传播对本地社会和老百姓的生活有益,是很好的事。别的东西我没想过,但如果真的能把全世界的人都吸引过来,真是太好了。至于谁去做,我只是个艺术家,只对音乐感兴趣,当时《印象·刘三姐》也找过我,但我觉得在少林寺这里做音乐比在其他地方好玩,是因为这里的文化深度、音乐传统、中国哲理和美学的诱惑力很大。也许政府要赚钱,但我最大的期望是少林禅宗音乐有出处也能走出去。

  新京报:这个项目出来,会不会是少林的音乐,而不是少林禅宗的音乐;或者是你的音乐,不是禅宗的音乐?

  谭盾:之前禅宗音乐的传播就是无组织、随意和个人化为主的。至于出来是什么样子都无关紧要。我们就这么做下去,“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禅宗的理想,我的音乐也许就是禅宗的音乐。

  我在西方音乐界有很多实践和影响,在这里做,也许可以把世界上最好的视觉特技师从美国请过来,把麻省理工大学的专家请来解决技术问题。这个项目潜藏的辐射力会很大。

  新京报:你理解中禅宗文化最根本的内容是什么?

  谭盾:我不太好讲这个问题。禅宗本身是不可言喻的,是感知性的,所以我们都用感悟这个词。“禅宗少林”是非常个人体验式的文化巡礼,每个人心里的禅宗是不一样的。我要表达的是我心中的空间理想,对音乐艺术创造的目的的感悟。

  「少林佛缘」 虽不信佛,但崇敬文化高于一切

  新京报:你信佛吗?

  谭盾:我不是佛教徒,但我对文化的崇敬高于所有一切。我从小成长在道教的发源地,我外婆是佛教徒。“文革”时批判孔夫子,“文革”后我才研究孔子,觉得很有意思。我觉得这就像喜欢女人,每种女人身上有不同的地方吸引你,文化也是这样。可以分享禅宗或道教,是很美的事。这是我第三次到达中原,感受很深。我一直认为,我在湘楚长大,我的思想里有根深蒂固的“南蛮”崇拜;但在中原意识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真的令中国人骄傲。

  新京报:真的这样认为?

  什么使你思想转变?

  谭盾:真的。我之所以觉得中原的地气很强,是因为它非常多元。当今世界的倾向就是多元。艺术未来的前途,甚至科学发明的前景也是多元的。比如要找到抵御SARS或其他顽疾的药方,一定是以古今中外结合的多元态度去研发,才最迅速。我们要向全世界宣扬:中国人是多元性的人种。

  新京报:你不信佛,对佛教音乐会有什么私人感受?

  谭盾:我接触过佛,以前还接触过日本、韩国的佛教音乐。日韩的佛教音乐有很多中国早期音乐的影子,而且保存得很完整。少林寺的文化也保存得不错,比如少林寺有明代大律学家朱载堉的碑。朱载堉创造十二平均律,比西方早了一百多年。今天很多从四面八方来的精英,来到中国第一件事就是去朝拜朱载堉碑。

  新京报:跟少林寺僧人有怎样的接触,对这个项目有什么启发?

  谭盾:我跟方丈释永信谈过,知道来少林其实要学的不仅是武术,而是意念与品德塑造。我们经常说中国有“四大发明”,那是纯粹从自然科学角度说的;其实可以说有“十大发明”,比如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伟大之处并不比指南针逊色。禅宗音乐是一个直接通往中国古代文化的桥梁,是中国人的精神硕果。同时正因为禅宗音乐有无穷的空间,结合了今天那么多的可行性,可以让大家感觉:科技是可以充满人性的。

  释永信方丈一直跟我说,希望把正在消亡的传统,听音寻路,交给未来的同胞们。禅宗音乐是独一无二的音乐形式。也许这里可以成为全球禅宗音乐的基地。

  本版采写/本报特派记者张璐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