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突发事件考验政府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9:13 南方日报

  南方时评

  潮白

  近两天来,哈尔滨市正面临着一场突发事件的考验:因为市政府发布了全市将停水4天的公告,超市出现了市民抢购瓶装饮用水风潮;同时因为谣传地震,有些市民夜间不敢睡

觉,甚至搬家躲避。这当中,停水是因为11月13日发生的中石油吉化公司爆炸事故,可能污染上游来水;而地震,则纯属以讹传讹。但造成市民恐慌的关键因素恐怕也正在于后者。

  所谓突发事件,是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内发生的威胁社会正常秩序、公众根本利益以及政府职能运行的事件,是危机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突发事件的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完全避免。其起因有客观的与人为的两类。客观的无从避免,谣言属于人为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对谣言杀伤力的认识。在公共安全危机中,这种杀伤力不仅表现为对社会个体的危害,而且表现为对整个社会的危害。因为,谣言能够对社会心理、民众情绪产生极大的干扰,影响人们的理性判断能力,从而造成混乱,影响社会稳定。

  毫无疑问,突发事件考验着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经历了前年的非典之后,人们对“谣言止于公开”可谓完全达成了共识。实际上,即使对客观因素造成的公共安全危机,公众也迫切需要得到权威的信息。过去那种过于强调社会稳定和方便事件真相调查、从而先封锁消息或进行“冷处理”的办法,事实证明效果适得其反。这样的处理手法,不仅漠视了公众的知情权,重要的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政府的声音缺失或滞后,给流言甚至谣言的传播留下足够的空间。我们都还记得,非典初期的信息不对称,我省也引发了板蓝根、白醋抢购风潮,进而发展到对大米和食盐的抢购。

  为什么要停水4天,哈尔滨市政府公告说得简明扼要,并要求水务、卫生环保、商务、物价、工商、公安等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努力保证重点单位用水,保证物价秩序和社会秩序,针对具体,层次分明。但对地震谣传的回应,感觉就比较笼统。“发生五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小”,表述可能是准确的,用于平息谣言就显得单薄。黑龙江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刘丹提醒广大市民,地震预报消息只能听政府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这是对的,但关键是政府的消息不仅不能缺失而且不能滞后,公众如果不能迅速从正常渠道得到信息,势必会转而求证于其他的甚至是谣言的渠道。

  既曰突发事件,说明事件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以及危害程度,具有不确定性。然而无论怎样,作为信息另一个主要提供渠道的媒体,配合政府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在人心惶惶之际用理智的报道方式告知真相,让百姓理智对待,通过正确舆论引导来增加社会向心力,都是非常必要的,尤其要在事件可能对公众心理和社会稳定程度造成影响的初期。而在平时,政府部门和媒体应未雨绸缪,加强现代社会的危机意识教育,如此方能培育出临危不乱、应对有策的现代新公民。

  我们相信哈尔滨市政府能够率领全市人民安然度过当前的这场难关。事情虽然发生在哈尔滨,但对广东未尝不是一个警醒。我们虽然领略过非典的率先发难,但还要发问一下自己:我们现在是不是已经具有从容应对任何突发事件的能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