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造出了脚下的这块陆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9:50 东方网-劳动报

  要让海里“长陆地”

  上海深水港港址位于杭州湾长江口外的崎岖列岛。自古以来,这里是渔场,海水昼夜翻滚不息。在这样没遮没拦的大海上,要形成一块130万平方米的陆域,谈何容易。上海航道局便承担着在平均水深15米、最深39米的大海上吹填出111万平方米陆域的任务。

  2002年4月26日,上海航道局所属的上浚1号经拖轮拖带13小时,将20多位职工送到小洋山,开始了让海里“长陆地”的奋战。4月28日,随着第一张软体排缓缓入水,北围堤工程(试验段)正式开工。按照洋山深水港规划,港区一期工程计划建造1600米码头岸线、5个集装箱泊位。港址确定在小洋山岛和镬盖塘岛之间的山区和水域。为实施这一规划,先要在北面造一条围堤将小洋山岛和镬盖塘岛连起来,这就是北围堤。

  不久后,上海航道局投入巨额资金引进和更新的海上工程设备源源不断地投入到洋山工程建设中来,近2000名职工、200多条施工船在各标段展开工作。他们除了围海筑堤外,还要深海抛吹砂2530万方、疏浚航道10.43公里。在没有施工先例、没有样板模式可以参照以及外海施工的情况下,上海航道局洋山项目总部的技术人员和职工组成研究小组大胆创新,针对特殊工况和现有设备状况,摸索出翻板侧翻抛袋、网络抛袋和溜槽抛袋等新工艺,在短期内把袋装砂的日产量提高到1万立方米以上,使施工进度成倍加快,并保证了北围堤的施工质量。2003年2月25日,1200米的北围堤全线合龙,为陆域抛填创造了条件。

  在船上住了700多天

  2003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上海航道局洋山项目总部经理刘若元,是一位洋山深水港建设的“元老级”人物。他身先士卒,既注重施工效率、工程质量,又注重文明工地建设,使项目部连续两年获得上海市文明工地称号。吹填陆域需要大量的砂,市政府要求建设单位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海岛资源,尽量不用海岛上的山石抛填陆域。所以,砂要从5至25公里外运来。为此,刘若元经常与施工管理人员一起上船,和船长们商讨施工工艺和方法,组织开展立功竞赛。

  职工们刚刚进入工地时十分艰苦。项目部书记张金虎告诉记者,从2002年4月到2004年5月,项目部的办公、职工的居住都在上浚1号船上,全体职工在海上晃荡了足足700多天。但在“海上晃荡”的日子里,他们吹填出来陆域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标准足球场。

  职工个个大显身手3年多来,项目部出现了许许多多职工奋力拼搏的典型。材料部就是一个感人的集体,李勇军是材料部的负责人,他善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中的难题。他虽然嗓门大,但管理水平、工作态度、计量检查确实让人信服;胡其明认真负责石料验收把关;史国龙、李国昌、沈明强等每天要对几百条运砂驳船进行量方、监控,出色地完成大量的计量工作,为项目部增加了效益。

  在建设者们的努力下,大海中“长”出了一块陆地,海浪驯服地拍打着它,码头堆场一马平川。不久后,这里将出现繁忙景象。“我们造出了脚下的这块陆地,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也能在这里卸货。”一位上海航道局的职工站在码头上自豪地说。

  □记者范国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