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相处成跨国母子倾己积蓄为子求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18:45 人民网 | ||
“妈妈,妈妈!”黑头发黄皮肤的四岁孤儿沈庆蓝双手搂着黄头发白皮肤的白雪的脖子,欢快地叫着,白雪一脸欣慰。好一幅跨国母子情缘图! 七个月相处成母子 白雪是来自德国的一名护士,今年43岁,六年前来到天津学习了两年半的汉语,后来进了一家国际慈善机构工作。2001年来到沈阳从事培训中国康复护士的工作,她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白雪”,她说她喜欢雪的纯洁和朴实。 2003年初,白雪和同事一起到沈阳市儿童福利院给孩子们看病,她第一次见到了未来的儿子沈庆蓝,沈寓意沈阳福利院,庆为来到福利院的年份。当时他只有两岁,体重不到5公斤,据说是被亲生父母遗弃在沈阳火车站,有人捡到送到了福利院。看到瘦弱的小庆蓝,白雪和同事心生怜爱,就经常把他带回沈阳家中照顾。 不久后,白雪的同事有事回国,只剩下白雪一个人照顾孩子,而这时,中国又发生了非典疫情,小庆蓝便一直与白雪生活在一起。白雪没有结过婚,没有带孩子的经验,但她在小庆蓝身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母爱。她每天按时为小庆蓝喂牛奶,及时换尿布,教他英语和中文,还给他讲故事,陪他一起读漫画做游戏。 7个月的相处让两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小庆蓝也就一直喊白雪“妈妈”了。非典过后,当孩子要被送回福利院的时候,白雪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小庆蓝,小庆蓝也不愿意离开白雪,于是她便同沈阳儿童福利院签订了助养合同。 倾其积蓄为子求医 刚见到小庆蓝时,白雪就发现他不会走路,甚至站直都很困难,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说,小庆蓝的脊柱可能有问题,白雪一直很耐心,她每天都扶着小庆蓝学走路,帮助他锻炼身体,希望他能够健康地成长。但是,在带沈庆蓝到医院检查打破了白雪的美好愿望,孩子患有先天性脊柱结核病,并随时有瘫痪的可能,也许哪怕一次剧烈的摔倒或撞击都会导致瘫痪。 白雪放弃了回国的打算,下决心要把儿子医治好。2004年,白雪倾其全部积蓄,并在德国亲友的资助下,在沈阳为儿子做了一次手术。但是手术并没有能根治小庆蓝的病,以至于他要每天带着一付夹具生活。白雪向全国的多家医院打听,也试过多种治疗方法,均收效甚微。每次治疗时,白雪一面给小庆蓝擦汗水,一面给自己擦泪水。 今年9月,白雪终于打听到南京鼓楼医院是国内脊柱矫形的权威。只身前来咨询后,她带着儿子来到了南京,进行为期两个多月、分三次进行的手术,费用需10万元。虽然白雪已经筹集到了部分手术费用,可离10万元还差不少。 白雪母子的跨国情缘深深地感动了南京这座城市,在媒体呼吁下,市民纷纷献出爱心,医院也为他们减免部分费用。在各方的帮助下,10月25日早晨,小庆蓝被推入了手术室,进行最关键的一次手术,在背部打8根钢钉,然后将他的脊柱骨截断,从后加压将之重新排列来矫正脊柱后突,最后再将脊柱固定好。下午4点,小庆蓝从手术室出来了,手术顺利完成。 患病的孩子早懂事 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拿着新的玩具怎么也舍不得放下,玩累了就爬到妈妈身上撒娇:“妈妈,我累了!”这就是沈庆蓝。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患病的孩子早懂事。手术前,小庆蓝对自己将要进行的手术心里很清楚,他常常一个人扮成医生的样子,给自己的玩具小熊“开刀”,最后还会说上一句“你治好了,可以回家了”。 在病房,小庆蓝与医生和护士都用汉语会话,但与白雪常常是用英语交流。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进手术室前,白雪在小庆蓝耳边用英语轻轻说了两句,只见他连连点头,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镇静,不哭不闹,这说明白雪的教育很成功。 白雪介绍,小庆蓝很懂事,刚刚四岁的他在家就会帮助她洗碗、擦地。由于经济的原因,小庆蓝大部分的衣服和玩具都是白雪在中国的朋友送的,有一些是别的孩子用过的。 沈庆蓝手术的主刀医生、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主任邱勇教授带着自己的夫人和四岁半的女儿一同来看望了小庆蓝。邱主任的女儿还特地将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和书送给了沈庆蓝,两个年纪相仿的孩子一起拼图、认字,那是小庆蓝最开心的时刻。 白雪告诉记者,小庆蓝原来的理想是当教师,来到鼓楼医院后,也许是受到医护人员的影响,理想又改成护士了。 记者了解到,手术前,沈阳市福利院的医生特地赶到南京来为小庆蓝的手术签字,白雪说:“他们才是孩子的合法监护人,我只有助养权。”据介绍按照德国的相关法律,白雪还不能领养小庆蓝,“那我就在中国陪伴自己的儿子,因为现在他是我的全部。”(龚永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