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史掌元――中国惟一的农民作曲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19:12 人民网

  

史掌元――中国惟一的农民作曲家
作曲家史掌元

  音乐家·窑洞·窘迫

  昔阳宾馆二楼,房间门被人叩开了,一位中年妇女扶着一位穿着朴素、右手拄着拐杖的高个老人进来了。我想,他俩是不是走错房间了?中年妇女见我有些疑惑,便自我介绍

说,我是县文化馆的干部,老人的学生,这位就是史掌元老师。

  眼前的这位作曲家,足有一米八的个儿,由于岁月的浸蚀,整个身躯变得弯曲驼背,两腿站不直,行动缓慢。头戴一顶农村常见的老头帽,一件深色的又肥又大的旧马甲难以撑起削瘦的身体;鼻梁上的老花镜虽然帮助解决了视力衰退的问题,但通过老花镜又看到了一副欢乐与苦涩交织、知足与无奈相溶的神态。

  这就是中国惟一的农民作曲家史掌元!

  史老:旧历1920年11月9日出生,属猴的,今年八十四了,再过几天就八十五岁了。

  又问:“您搞创作搞了多少年了?”

  史老:“有五十多年了。”

  “你过去创作的歌现在还会唱吗?”

  史老:“会唱,就是有的歌词我记不得了。”

  老爷子唱了几首,蛮不错。其中的一首曲子,一听太熟了:

  南山岭上南山坡,南山坡上唱山歌;

  唱得红花朵朵开,唱得果树长满坡;

  田坡林坡果树坡,绿草青青牛满坡;

  南山坡上放声唱,唱得幸福落满坡。

  这不是《唱得幸福落满坡》吗?没想到这优美旋律的编织者,竟然是眼前这位生活在太行山深处的老农民。

  我对史掌元的人生背景一无所知,只知道他是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就以时代为脉络开始了对史老的采访——

  1920年,史掌元出生于太行山深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山西省昔阳县界都乡里安阳沟村。在这个石头比土还要多的土地上,父辈们总想多收获一些粮食,他们把汗水毫不吝啬地洒进了土地,可土地产出来的粮食还没有洒进的汗水多。于是父辈拿起锣钗唢呐,给有红白喜事的人家吹吹打打,以换取二斤高粱,成了演奏民间乐器的乡村艺人。由于家庭的熏陶,史掌元参加了村里业余剧团,这是史掌元艺术生涯的起点。

  在互助组时,大家白天劳动,晚上积肥,有的轻年农民怕苦怕累,劳动热情不高。年方三十的史掌元很是生气,咱们积肥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能多打粮食。过去就是因为粮食产量低,村里饿死了多少人?现在团结起来搞互助生产,你又怕苦怕累!史掌元躺在炕上构思起来,一曲《积肥小调》从口中一哼而出,很快在村中传唱:

  一轮明月当头照,全体劳动把肥搞;

  镢头铁锨叮当响,担的挑的如穿梭。

  淡淡月儿落山腰,肥料积得比山高;

  大家看看肥堆笑,今年定要超指标。

  史老告诉我,这是他创作的第一首歌曲。从此以后,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

  还是在互助组时,有的农民不爱惜集体的牲畜,把耕地的老黄牛打提遍体鳞伤。史掌元心疼了,连夜作词作曲创作了一首《大黄犍》:

  大黄犍,你嘴头馋,墙根耕地你跪到边;

  恨不得一棒打死你,耕地全靠你出力,

  我实在舍不得;哞—来来来来来

  史老递给我一支烟说,那些年我写的生产方面的歌太多了。我本来就是一个农民,一个石匠,干着活,一首歌就在脑子里形成了……..

  史掌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和石匠,扶犁种地、工山凿石、砌窑洞是他的拿手好活儿。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却用结满老茧的双手,握起了灵秀之笔;他能打出千万块石头垒梯田和窑洞,却也能写出比石头还要多的音符;他尝尽了艰辛苦涩的生活,却总能从艰辛和苦涩中提炼出欢乐。他怀着童稚之心,真纯之眼,到处张望着,把各种各样始料不及的美妙镜头捧现在你眼前。1959年史掌元的成名之作《唱得幸福落满坡》诞生了。

  史老给我讲了这首歌的创作过程:当年国家文化部举办了一个全国业余歌手新作品大奖赛。根据参赛要求,歌词必须在《红旗歌谣》上选歌词。《红旗歌谣》是郭沫若、周扬二人合编的,都是好歌词,我反来复去的选,最后选上了《唱得幸福落满坡》。心里想,一定要把这首歌写好,我们的家乡能够变成这花果满山,牛羊遍地有多美啊。我边劳动边构思,用什么乐器奏,用什么旋律,最后想出了这个旋律。就是“南山岭上南山坡”。想出了一句,晚上回家后,就把它记下来。第二句“南山坡上唱山歌。”又随手写下来了。用了五天时间这首歌就写完了。我先拿给我们俱乐部歌诵队的人,让她们唱,大家说很好。不久,省里征集全国业余歌手比赛的作品,我就把这首歌拿上去,他们在省歌舞团找了一个刘甘瑜,唱山西民歌的,她唱了唱,就送到中央去了。评奖时间很长,半年时间评出来全国一等奖。第一首是毛主席诗词《长征》,第二首就是《唱得幸福落满坡》。获得一等奖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向全国播放这首歌曲,全国的各种报刊都在发表这首歌。当时奖给了一把二胡,一张奖状……

  越谈史老的兴致越浓,往日的困顿与苦涩,旧日的艰辛与欢乐,昔日的酸楚与冷漠,还有那伴随他一生唱不完的歌,都尾尾道来。

  写民歌,唱民歌,演大戏,做导演,以至当村里业余剧团的团长,史掌元样样玩得爽,最让他上瘾的就是写歌曲。孰不知,在全国众多作曲家中,史掌元是唯一用简谱写曲子的作曲家,因为他至今还不会玩“五线谱”。

  然而,史掌元走过的是一段艰辛而苦涩的生活之路。前妻病故,再娶,又故。又娶。三个妻子为他生了八男四女十二个孩子,全家十四口人就靠四亩贫瘠土地为生。夜晚来临,十几个孩子横七竖八地睡在狭小的炕上,哪个没有回来,数数那些又破又脏的鞋就知道了。尽管如此,史掌元生活得依然萧洒自如,不为别的,只为了他能创作,能谱写出优美的曲子。五十年来,共创作了2000多首歌曲,其中,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的就有70多首。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史掌元一生中最辉煌、最值得纪念的黄金时期。现在回过头来看,《唱得幸福满山坡》仍是一个值得传唱的艺术珍品,在风靡60年代的五首农村歌曲中——《社员都是向阳花》、《采茶舞曲》、《一条大道在眼前》、《毛主席来到咱农庄》都是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只有《唱得幸福满山坡》是一个长年与土地、与石头打交道的农民、一个业余音乐爱好者创作出来的。但身份的高低并没有影响《唱得幸福满山坡》在当代音乐史上的价值和地位。这首老歌,在几个时代里唱红了大江南北,并被翻译传唱到许多国家。40年后,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这首优美旋律再次响遍神州大地。

  1960年,在全国的群众文化工作会议上,史掌元被授予农民作曲家的称号。之后的两年内,史掌元两次进京,先后参加全国文教群英大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扩大理事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热情接见。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史掌元还登台演唱了自己刚刚创作新歌《请到我们山庄来》。史掌元回忆说:当他的歌声刚落,参加会议的周恩来总理站起来带头为史掌元鼓掌。

  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怀念追思成为史掌元创作中的一大特色。他先后创作了《手捧清泉忆亲人》、《毛主席恩情说不完》、《太行人民怀念总司令》、《我为总理扎花圈》、《看到太阳想恩人》。其中《我为总理扎花圈》是在毛泽东纪念堂落成典礼仪式上,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两首歌中的一首。

  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各种各样的流行歌曲铺天盖地涌来,这无形中给史掌元的民歌创作带来强大的冲击。面对这种情况,史掌元为自己制订了一个方针:你写你的流行歌曲,我写我的民族旋律,咱各走各的道。

  史掌元是一位音乐家,却一辈子没有离开土地,一辈子没有离开这个小山村,没有离开自己住了几十年的窑洞,却又担任了25年的国家音乐家协会理事、28年的山西省音乐家协会的理事,至今仍担任着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采访中,史掌元老人向我透露出自己一个心愿,就是想把自己用五十年精心谱写的2000多首谱稿整理成书,留给后人,但苦于自己掏不出这笔费用。他曾请求山西人民出版社为自己刊印谱稿,可出版社要他支付三万元的费用,老人无钱,就不敢多想了。

  里安阳沟村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两面山之间夹着东西散落着的窑洞,村头有一座由石头水泥砌成的大舞台,舞台两侧镌刻着:“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足以看出这座舞台是建于上个世纪七十代末期,同时也能看出在那个时候村里的文化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在村中间,有一座看上好像是大礼堂的建筑,尽管整个建筑体已被风雨剥蚀的很不像样了,但其建筑规模上,绝非是村民投资能建起来的。史掌元就住在这个村子里,他介绍说,1960年,这个村被评为全国第一个文艺活动模范村,县里派人建了这座农民文化宫,当时他就带领大家在这里唱歌演出。现在这里已成了放杂物的仓库了。

  顺着石路往山坡走,是一所音乐学校。前两年,上海一家文艺单位出于对史掌元这位老作曲家的尊敬和关怀,资助史掌元五万元的生活费。然而,史掌元用这笔钱创办了这所音乐学校,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将来能在音乐方面有所建树。可是,由于这里偏僻,条件又差,很多音乐教师都不愿意到这里任教。上海一家单位赠送给学校的一架“雅玛哈”电子琴,至今无人会用。

  史掌元家是一排座西朝东的窑洞,共有七间青石窑洞,窑洞前用篱笆扎起的小院里摆着一大垛没脱粒的玉米,玉米垛旁边栽着几棵果树。走进史掌元的窑洞,靠窗子是火炕,旁边一张老式双人沙发和一个老式的大衣柜,另外还有一对旧木箱和一张桌子。这就是著名作曲家的家当。

  他历尽了艰辛,尝尽了苦涩,却不期待着回报与取索,这就是史掌元老人的性格。

  当问及他晚年生活情况时,老人沉默了。过了许久,老人才说,头些年自己还能以种地为生,可这几年,人老了,地里的活也干不动了,收入也没有了。出作品还能挣几十元的稿费,但这解决不了他与老伴的生活问题。幸亏社会上还有一些好心人,每到逢年过节都资助他点生活费。

  这就是中国惟一的农民作曲家的苦乐人生,一年一年地走来,伴随着艰辛与苦涩。然而他的歌声飞出窑洞,飞越山村,传遍方圆左右,在大山深处久久回荡,把欢乐带给了人们……

  

史掌元――中国惟一的农民作曲家
采访现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