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现代书院的现实困惑:运营成本提高 传统难恢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10:49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开学近3个月了,在复旦大学腾飞书院的一个学生宿舍中,没有一个人能背得出挂在书院门口的那副对联的内容。书院的一名学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刚住进书院的时候觉得很神圣,“搞得和真的一样”,出入大门确实会停一下脚步,看看那对联,可是“再挂对联,衣服也要晾出来啊!”他的意思是,他们还是得过现代大学的生活方式,所以,“衣服一

晾,就和天下的宿舍楼没什么两样了。”

  关于入住“四大书院”,学生们曾问辅导员“这样做是为什么?”辅导员回答:“就是让不同专业的人睡在一起。”复旦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许平最近正在给辅导员进行培训,宣讲书院文化。“但毕竟断层太久”,对于培训的效果许平也没有把握。

  现代书院的现实困惑

  “古代书院没有列入朝廷学制,但因为讲的是儒学,所以朝廷提倡。一旦它的主张与朝廷相左,朝廷说废就废了你。”在江西学者李才栋看来,书院情怀虽然绵韧不绝,但是书院组织天生脆弱。对今天兴起的现代书院而言,这种脆弱不仅没有改观,而且还要面对许多在古代书院中不成问题的问题。

  张炜曾说:“我们在寻找一座现代书院,一座现代书院也在寻找我们。”他找到了万松浦,但是万松浦是否找到了他呢?书院2003年开坛时,100多人到院祝贺,据书院的工作人员回忆,那是书院鼎盛的一天。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次作家交流活动,书院平时可能几个月都来不了一个人。张炜会不定期地到书院来,最长时曾在书院呆过两三个月。冬天的海边很冷,松树也寥落了许多,书院更加空落。

  曾被一些人津津乐道的书院中的学人每天躬耕劳作的场面,被证明是“浪漫的想象”。书院确实有一片小园子,种一些简单的不需要管理的东西。海边的地太沙,他们曾试着种过黄瓜,一年只结了两个。十几个工作人员每天坐班车从15公里外的城市上下班,上班路上,带过来一天的菜米。

  工作人员认为,作为龙口市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书院的活动开展不起来,主要是经费问题,再有就是活动内容问题:“几个作家呆个一天半的时间,扯一扯,回去寄一篇文章过来。这样的活动搞多了也没有意思。”

  号称与书院合作的几所大学,从来没有来过学生和老师。张炜曾想在书院里办一个书店,现在,书店的房子已经建好了,但是没办,因为“没有人,书卖给谁去?”

  另据称,今年南山集团已经承包了书院四周的海岸土地,准备搞旅游开发,设计中的游艇码头、浴场,离书院都不算太远。明年预备投产的电解铝工厂距书院只有几百米。

  以教育为企图的书院同样面临困惑。1998年,刘苏里想办的书院在选址阶段停了下来。当时他们已去北京北部城郊看过地方。因为要买100亩以上的商业性用地,算下来启动资金在2.5到3亿元。然而让他停下来的并非启动资金,而是如何让书院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如果将来书院变成一个无底洞,就不可能有人投钱了。”刘苏里害怕书院因为要自养,最后搞起MBA培训来,“与其那样,还不如不让它出生。”刘认为,比起古代书院,现代书院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要考虑的东西也多。但将来一旦时机成熟,他很有可能再试,“至少这个想法不会死。”

  变通,解决之道?

  四川大学哲学系学者黄玉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即将恢复的尊经书院中,会有政治课。“没办法,这个是拿学位必须的。”但是,书院中的专业课会有自己的自由度,比如打通了现代学科划分,不分文史哲,只集中围绕儒家经典进行讲学。

  眼下,岳麓书院的硕、博士生不可能像他们古代的学长们一样与老师住在千年学府院内求知问道。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讲、会讲、答问等古代书院常用教育形式都已被有意地恢复了。博士生还组成讲会,自由邀请外面的学者来进行学术交流。

  在复旦,新近设置了导师办公室,由名师轮班值日,学生可以随意过来和老师聊天交流。

  许平说,现在规定名教授必须带本科课不实际,但通过导师办公室的活动,使一些刚入校的本科生能和很多“书上跳下来的老师”直接交流,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过渡方式。

  刘苏里不愿意以书院开设应用课程而自养,但中国文化书院的王守常不这么想。中国文化书院刚刚在北大校企的支持下收购了经营不善的北京自修大学。准备先开些英语、计算机培训之类的课程,将来再用赚来的钱养人文学科。在王守常看来,这是向他们的理想迈进了一大步。

  即便在人文学科中,王也认为,不仅可以传道,也可以授术。“继承传统文化,首先是知识上的继承。过去四书五经是道,现在对于青年人来说,它们首先是知识。”

  中国文化书院在80年代就是收费办学。“如果没有后来的变化,以我们的品牌和生源积累,应该已经能开私立大学了。”在王守常看来,书院必须自足。“市场化只有利没有弊,只不过90年代以前直接做文化的事就能赚钱,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蒋庆是坚定的不变通者。对于阳明精舍的未来,蒋庆似乎没有很多的疑虑。“书院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就是什么样子,完全按照传统方式来。我在一天就读一天书,很简单。收费绝对不可以。”蒋庆对《中国新闻周刊》讲:有些人认为书院传统永远不能恢复了,但哪怕只有一颗种子,只要栽下去,活起来,就是胜利。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曹红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