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方舟子:人文学者也要有"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15:01 人民网

  “文化”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思和“知识”本来是差不多的。但近来却经常见到有人将它和“知识”对立起来用,不时会有人文学者出来批评中国科技工作者、理工科学生“有知识没文化”。这里的“文化”,其实是文化素养的意思,而根据这些学者的论述,又是特指人文修养。

  现在讲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成了时髦,要求一个知识分子要有这样的“文化”,自

然是个合情合理的要求,但是由人文学者出来专门对着科学家、理工科学生这么说,总让人忍不住要怀疑其动机是否是出于职业的偏见和傲慢,是否因为实实在在的“知识”方面比不过人家,所以就占领虚虚实实的“文化”高地呢?有的人文学者认定科技工作者都是“科学主义者”,需要接受他们的教育,由他们来树立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指导科学发展的总方向,设定科学发展的禁区,就是出于这样一种高人一等的心态。

  这种过于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形成,当然是由于觉得自己从事人文研究,比常人掌握了更多人文学科的知识,所以就有了高于常人的人文修养,比别人更有“文化”了。但是有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人文修养,人文学界难道就不存在“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比如说吧,剽窃之风,在中国人文学界远盛于科学界,这能说是有人文修养、有“文化”吗?有位著名的人文学者,几年前就有人揭露过其专著大肆剽窃国外的著作,但事情败露后他并没有受到处理,也不影响其著名学者的地位,最近还做大师状在人文论坛上抨击“人文教育危机重重”、呼吁大学教育要重视人格的培养和修养的提高。讲者道貌岸然,听者毕恭毕敬,人文学界对剽窃行为宽容到这种程度,由这样的人来提倡人文教育,能说是有“文化”吗?

  正如“知识”分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文化”除了人文修养,也应该包括科学修养,不应该只顾提倡人文精神,却忘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套用爱因斯坦的话,没有人文的科学是跛脚的,而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在科学素养、科学精神方面,现在的人文学者更是乏善可陈,有的人甚至破罐破摔,干脆拒绝科学精神,把发扬科学精神当成了“科学主义”来批判,这更是没“文化”的表现。

  总之,人文学者、文科学生中同样普遍存在“有知识没文化”,甚至“没知识没文化”的现象,比起科技工作者、理工科学生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人文学者不先反躬自省,不敢清理门户,却高高在上地一味教训科技工作者、理工科学生,严以律人,宽以待己,这也是很没“文化”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