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业绩并非考核的全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15:57 青年时讯

  尽管任期内的营业额翻了3倍,但还是阻挡不了符标榜从戴尔中国总裁职务上离职的步伐。

  根据戴尔公司亚太及日本区总裁威廉·阿米利奥的说法,“对于戴尔公司目前在中国取得的成功,符标榜先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戴尔公司CEO本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戴尔在中国的业务开展得非常好”。目前,符标榜已经回到新加坡,尽管离开是经过

一段时间的准备,尽管戴尔公司的官方说法符标榜是“退休”,但据熟悉他的人士透露,刚刚“退休”的他心情有点失落。

  推销文化也是考量标准

  在进入戴尔前,符标榜曾在惠普新加坡和惠普中国工作了近9年,在Gateway中国公司工作了2年。在职业顾问方面有24年经历的全球华人企业顾问中心CEO陈生民分析,符标榜到底为何选择在“职业生涯中做一个短暂的休整”?还不好下结论;但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作为跨国公司中国区的职业经理人,他有10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国际化工作的背景,“这种国际化的视野,对一个跨国公司中国区的负责人来说,非常重要”。

  陈生民认为,作为一名区域的职业经理人,除了营业额外,更重要的是对公司企业文化的实施,对总部的战略有很好的执行能力,及对本地团队的组建,“营业额只是考核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的一个指标,并且是相对简单的指标”。

  陈生民的观点与欧特克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卡萝·巴茨的观点,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卡萝·巴茨说,选择区域负责人,“把当地业务做好,仅仅是工作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卡萝·巴茨认为,要想长期留任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裁,他们应该首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再次,要看他们的“承诺”。而实际上,就是欧特克公司中国区的大部分在职经理,都在欧特克公司工作超过了7年。

  在坚守与随俗中寻找中间路线

  假如说美欧企业中的中国区总裁还有中国背景的话,那么在日韩资企业的中国区总部中,则难觅高管的身影,而去年刚刚被提升为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的雷海涛便是少见的高管之一。

  雷海涛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有想当记者念头的他却是理工出身,他1984年从浙江大学电机系工业电子专业毕业,1986年到东京大学工学部电子工程学科留学,1992年获得该学校工学博士学位,同时,进入东芝公司。

  “尽管自己在东芝已经工作13年了,但和日本东芝公司的员工相比起来,他到公司的时间并不长。”雷海涛深有感触地说,“在日本企业,还有一个和中国企业不一样的地方,员工可能是‘终身雇用’,这种制度有好的一面,正是这种人才的延续性,使得日本制造更加精细,使公司对员工的投资带来更高的回报”。

  谈到自己去年10月1日被公司提升为副总裁时的感觉,现在依然兼任东芝(中国)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中心所长的雷海涛说,“尽管工作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感觉责任更重了!”他认为,东芝公司来到中国,很多企业文化的冲突或一些差异性的冲突,是正常的;但来到中国,也要“入乡随俗”。

  和许多新兴公司有一个不太一样的地方,东芝的管理层一般都是从公司内部提升,而很少到外边挖职业经理人,雷海涛说,“因为从公司内部提升的人员,熟悉很多部门的内容和流程,更容易适应这个岗位”。

  要想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区的高管,雷海涛认为,在跨国公司从基层做起,经历多方面业务的历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东芝中国63家全资、合资公司中,所有的中上层都是从基层做起的,“80%%的部长、科长都是本土培养起来的”。

  东芝在中国大约有2万员工,大约10%%的人员为管理人员。他认为,从基层到高管,并没有一定的答案,通过MBA培训也不一定就可以成为职业经理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企业也有自己的想法,这需要通过时间去磨合”。

  职业经理人也要耐心

  就跨国公司中国区和全球总部的关系,陈生民说,跨国公司一般来说在全球都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和文化,很难为某一个地区做出一种不一样的机制。

  陈生民分析,和欧特克公司这种做法的跨国企业很少,而大多数跨国公司中国区职业经理人面临的问题可能和唐骏一样,要想推动总部的一些有利于区域发展的决策,其中国区负责人可能付出很大的努力,甚至不被理解,或为此付出代价,最终不得不离开。

  “为什么一些制度在那么多国家和地区都行的通,在中国就有了问题?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陈生民同时认为,在推动一些跨国公司就某些制度改革的时候,或争取更大授权的时候,职业经理人们需要更多的耐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