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花山迷窟埋藏千古奇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0:00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不知多少次,我走进享誉盛名的皖南大花园,放眼黄山、齐云山等人间仙境的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聆听李白、苏东坡、徐霞客等文人墨客的吟诗作赋、高谈阔论;抚摸西递、宏村、老街等徽派文化的丰厚底蕴、精品画卷……

  而我每次去花山迷窟,更是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在那10平方公里的花山景区,满山遍野的山茶、野菊、映山红点缀其间,牛儿马儿在宽阔无垠的绿地闲庭信步

、追逐嬉闹;偶尔有几名男女游客为了寻求冒险和刺激,在绿水如茵的河岸纵马奔腾、兴奋地喊叫;抬头观望凌空飞架的索桥,淘气的姑娘小伙手扶栏杆来回摇晃,桥面不时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忽闻一阵船工号子由远而近,劈波斩浪的一排排竹筏带着游人一路欢唱……好一幅天人合一的田园诗画,我禁不住按动快门,连续拍摄这美丽和谐的瞬间。

  当走进规模最大,品位最高,谜团最多的古代人工石窟遗址,我被气势磅礴、形态各异、国内罕见的浩大的古代工程所震惊。现已发现的大小石窟36处,其中已开发的2号石窟洞深146米,面积4800平方米;24号、33与、34号石窟洞不见底;35号石窟洞深176米,面积12000平方米。这些最具代表性的石窟全部为人工凿斫而成,有的深藏水底,有的隐蔽荆丛,有的构造奇特,有的建筑精巧;其色彩明丽的姐妹姻脂洞,奇幻神秘的二十四柱,浑然天成的清凉宫,真是形如飞禽走兽,动如海市蜃楼,宛如一座古徽州石文化历史博物馆。行走其间,只见洞内曲折多变,通道交叉相结,时而高大宽敞,犹如地下宫殿;时而低矮狭窄,犹如暗道机关。细细观察,石窟洞壁精雕细琢的花纹比比皆是,光怪陆离的沉积岩幻化出若隐若现的图案,给人以仙风神韵的错觉。不可思议的是,在洞洞相通,层层相连的石窟内,我深切体会冬暖夏凉的爽快,透过洞口的轻纱薄雾,静观阳光斜照下现出的七彩光环,那清泉缓缓流动的韵律,那地下水轻声细语的回应,那摩崖石刻透露的东方神韵,那出土文物凝聚的古老风情,一齐涌进我的脑海奔腾不息。我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探寻石窟1700多年的历史,为何石窟始建于晋朝却无史料记载,为何石窟群址点多面广却无民间口传,为何石窟用做屯兵或储粮却无从考证,为何石窟取材它用却无运输地点?如果单单把清凉宫的石条用来铺设道路,就可以直接到达200多公里外的杭州市,它们都送到了哪里?还有那亟待开发揭密的中生代恐龙脊椎骨、脚印化石,都给人留下种种猜想,累累疑点,不由地给人一种“愈行愈险怪,一顾一惊猜”的赞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