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善结诗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0:00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由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的、黄维先生编注的《历代繁昌诗选》,让我们鸟瞰了这个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江南明珠——繁昌。上下两千多年,既听到往昔金戈铁马的呐喊,又看到江南三月、莺飞草长的胜景,更聆听到在改革开放年代,勤劳的繁昌人民咚咚的前进脚步声,可谓蔚为大观矣。

   繁昌这块富饶而秀丽的土地,激荡了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遐思,创作了数以

千计的诗篇;而这缕缕的诗情,又给繁昌瑰丽的山川增添了浓郁的画意诗情。在诗选中,我们读到了李白、王维、杜牧、李贺、王安石、苏轼、杨万里、袁牧、姚鼐等许多古代名家的遗墨,更多的是读到了当代许许多多的佳作。我深深感到,选编者的视角有其可贵之处:他尊重古人,但不薄今人,而是以质取胜;注重选编了历代佳作,昭示了薪火相传,扣住了文化传承的链条,但更注重选编了当代的佳作,描绘壮丽山川,反映民情民风,讴歌时代的发展;比较清醒地把握了美与刺、雅与俗,以及高昂的主旋律和风格的多样化等辩证关系,赋予了理性思考。

  在这里,我们透过历史时空的隧道,纵览繁昌的烟云,百态千姿,尽收眼底。

  以细腻或粗犷的笔触,描绘了山川胜迹。“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李白)“水平风细舟行缓,看见江南雨后山”(赵翼)“空濛水气凝如露,畈畔迷离人去处。但闻隐约叱牛声,鞭影撩开垄上雾。”(郭珍仁)——这些给我们描绘了一种和平、和谐、和睦的情趣、氛围。

  有的则是一幅幅江南风情画。“青烟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分明九曲长江水,都作回波上客心”。(袁牧)还有:“水过古城下,山依闹市边”。“童稚相联袂,桥西浴正甜”。(方名声)——读罢,我想起了辛稼轩的佳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自然、童趣,浑为一体了,比刻意雕琢要强十倍!

  有的是从“一唱雄鸡天下白”落笔,写下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巨大变化、发展的轨迹。“南渡铜繁万仞山,轻骑直下赤沙滩”。“漫言雪地行军苦,雪地红旗更好看”。(张恺帆)“欢腾十月,旗染殷殷先烈血。功记当年,万楫千帆第一船”。(刘夜烽)——刘表位笔下的荻港巨变:“铁塔巍巍碧空,大江南北起蛟龙”。这虽是一滴水珠,却反映了斑斓灿烂的大千世界。

  也有同样写一个地方,由于诗人的时代、背景不同,风格迥异。澛港,这个位于芜湖、繁昌交界处的一个江边小镇,在爱国将领文天祥的笔下,江风撩起了他激荡的情怀:“千古燕山恨,西风卷怒潮”。元代萨都剌则将他草原奔马的气势,融进了诗篇:“歌诗呼酒江上亭,墨花飞雨江不晴。江风吹破蛾眉月,我亦东西南北人”。

  这林林总总,我可以这么说:繁昌,您善结诗缘!

  繁昌是我的故乡。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稍改,鬓毛早衰。故乡的景物,只要一闭上眼睛,它就立刻活动起来,依稀可见。峨桥是我的外婆家,更是童年常去之处。杨万里的“柳绕溪桥荷绕屋,何须更着酒旗招”。这已是遥远历史的回响了。刘西霖笔下的“金峨大桥竣工”,则又是一番景色:“玉石栏杆光照水,大桥气度恢宏”。遗憾的是,我还没有瞻仰过它的风采哩!改革开放以后,峨桥涌现出一个崭新的亮点:江南茶市吸引着万千客商:“潮涌人流买卖茶,江南一枝花”。(陈嘉穗)“峨溪活泼翠兰娇,十里茶城香雾飘”(方竛)京华来客梁东先生也为茶市吸引,吟而为诗:“朦胧不辨来时路,细雨峨桥闲问茶”。“古渡峨桥何所见?香飘万里试新茶”。(黄维)——这些诗章读起来非常亲切,有的以情结景,有的融景入情,也有的触景生情,不论是沧桑之感,还是诗坛新声,都给人以回味、思索,并成了触发感情的“酵母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