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珍爱湖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4:11 大江网-江西日报

  “湖泊是公共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同时也属于子孙后代。”

  “制止任何形式的过度开发利用,对退化的湖泊生态系统实施恢复计划。”

  “必须将湖泊作为一种自然遗产加以拯救。”

  ……

  2005年11月22至24日,在“内陆湖泊暨鄱阳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19个省区市政协以及水利部、林业局、环保总局的专家、两院院士围绕内陆湖泊暨鄱阳湖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国每年消失天然湖泊20个

  自古以来,内陆湖泊就是我国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一些大型湖泊在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中华民族创造灿烂文明的重要摇篮。但由于人类违反客观规律的活动,我国每年平均有20个天然湖泊在消亡。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1000余个湖泊消亡。长江中下游原有100多个通江湖泊,现在仅存鄱阳湖、洞庭湖等几个,湖泊的生态和调蓄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陈邦柱在会上说:“湖泊的消亡,已经成为目前制约区域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的一个主要的问题。”他呼吁用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地开发利用内陆湖泊,长远地发挥湖泊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资源。

  坚持不懈抓好鄱阳湖治理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世界重要湿地。会议期间,专家们实地考察了鄱阳湖生态建设的情况。我省在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坚持把山区、河流、湖泊、丘陵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经济系统来考虑,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省山江湖开发、治理的流域管理机构,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路。1998年特大洪灾过后,退田还湖面积880平方公里,鄱阳湖的蓄水面积由3900平方公里增加到5100平方公里,行洪面积已基本恢复到建国初期水平,鄱阳湖水域水质得到改善,主体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与会同志对鄱阳湖生态建设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与会专家希望江西要努力控制污染源,千万不要走国内外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专家们还建议江西省加强对鄱阳湖的综合研究。

  继续实行退田还湖

  与会专家建议,切实保护好内陆湖泊自然生态,继续实行退田还湖、退耕还湿、退草还湖政策,遏制湖泊过速消亡的势头,严禁过度开发利用,争取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内陆湖泊的面积有恢复性的增长。同时,要十分重视退田还湖、退耕还湿、退草还湖的移民生计问题。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应加快建立中央和地方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责任机制的步伐。

  近些年来,我国在环保的立法与执法上仍有不足。目前,我国目前只有一部《水法》,客观上助长了环境恶化的趋势。专家建议,制订、修改、补充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制定《长江法》、《湿地保护条例》等专门的法律、法规,可分别由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制订。(本报记者朱雪军宋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