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逼台商裹脚赛跑(台岛夜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4:4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刚刚卸任的瑞智精密机械公司董事长陈盛沺先生,以私人名义在台湾各大报章刊登大篇幅广告,全力抨击台湾的大陆经贸政策。

  陈前董事长在广告中陈述,台湾的大陆经贸政策牛步化,15年前制定的办法不动如山,台商如今面临的困境有如裹着小脚和世界各地竞争者在大陆赛跑,受害最重的正是台商,看着日韩欧美诸商家轻易从中得利,陈先生很迫切地呼吁,从瑞智公司被迫在证交所暂停

交易事件来看,现在是当局还给台商一个公道的时候了。

  瑞智精密机械公司是台湾最大的冷气压缩机制造商,今年前三季的纯利有5.73亿元(新台币,下同),每股纯益达到2.04元。但是就在今年年中,该公司以基金会方式投资香港瑞万和公司,因为经常汇款到香港,被当局怀疑假造单据,发传票派员搜索。然后瑞智公司被证券交易所暂停交易,打成“地雷”股,蒙受很大的损失。

  现行的台湾相关政策规定,投资大陆的资金若是以个人名义投资,金额不得超过8000万元,如果以公司名义投资,50亿资产以下的企业,上限为公司净值的40%。就事论事,8000万元在大陆投资任何略具规模的企业,都远远不够用。目前台湾的各大小企业的主要生产线多设在大陆,台湾本地只设有总部及研发单位。认真算起公司的总产值来,一律是个头轻身体重的状况,大陆方面的资产通常都占大部分,不符合台湾大陆贸易政策的40%上限。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这是台湾各大小企业的现实处境,一条不符合现实的“大陆贸易政策”绝不能改变这个现象于丝毫!

  拿瑞智精密机械公司做例子,年产900多万台压缩机,其中800多万台在大陆生产,大陆部分占整体获利80%以上。陈盛沺说,瑞智事件的元凶正是“大陆贸易政策”中的40%投资上限,当局若认真执行这条规定,台湾没有几家公司能够活的下去。

  台湾各企业对这一条40%投资上限的规定,也有各种因应之道。先由公司某大股东以私人名义投资,在大陆展开业务或设立生产线之后,在投资金额超过个人上限8000万元之前,由本公司买回股权,成为公司资产。另外有许多台湾企业透过海外基金会,转投资给他们的大陆公司。一般来说,成立海外基金会的做法能转移的资金有限,而且会遭到台湾当局的怀疑。更直接的办法是台资企业干脆转向海外,挂牌上市。如今香港是个热门点,不少台湾企业在那里注册登记,成为香港证券交易所市柜上的一分子。从香港注册的公司投资大陆,就不受台湾的“法令”限制了。但是能在香港等地挂牌上市的公司,必须要具备雄厚的资金与实力,一般台湾中小企业财力有限,多数只能望洋兴叹,乖乖受制于这条40%上限的“恶法”,裹着小脚跌跌撞撞参加赛跑。

  陈盛沺公开在台湾媒体呼吁大家注意这一条扼杀企业的“恶法”,时机赶的不太巧。因为全台湾正陷入追查弊案和选举的狂热之中,媒体对于这种已经长期存在,慢性腐蚀台湾经济的“恶法”,并不感到它的迫切性和危机性,所以除了陈前董事长自己刊登的大幅广告之外,媒体对这件事自发性的报道不多。但这个问题不容忽视,40%投资上限的规定存在了15年,或许它在15年前对台湾企业投资大陆还有一点意义,放眼未来,40%投资上限这条裹脚布,完全是一只扼杀商机的刽子手,真不知还要伤到多少台商!

  (作者曾任台湾美商美林证券公司总经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25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