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危机应对:我们亟需“补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5:36 浙江日报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重大危机接连不断,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非典疫情、禽流感、北京大雪、城市暴雨、天津扎针事件、清华爆炸案……在我国,危机应对也不时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从公共卫生的突发事件,到企业的运营困境,我们的社会可谓‘危机四伏’。”上海交通大学宋苏晨博士如是说。

  许多专家认为,我国应尽快建立国家重大危机应对体系,尽可能避免重大危机发生,减轻重大危机造成的破坏,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并建立全球重大危机应对合作机制,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危机应对,我们仍需要‘补课’。”湖南大学科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李浩鸣教授说,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社会、企业在应对重大危机上大有进步,但是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一种社会实践,“重大危机应对”都是我们需要补的一门课。

  政府需要“补课”。华中科技大学孙旭培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政府机关的公开制度及具体做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公开的内容还不够广泛,信息公开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二是公开形式不够规范,缺乏较为严格、规范的法律制度;三是对于应当公开而不公开的行为基本上没有法律约束手段。

  “对重大危机的应对能力已经日益成为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是危机公关的责任人,在危机发生时及时公开信息获得主动,有助于塑造权威、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安定公众情绪,减少扩散性灾害。”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秘书长姜岩说。

  上海交通大学蒋宏教授认为,政府首先应该通过有关法规,确认信息公开制度;应建立对灾害性气候、环境的预警公开发布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形成公众热点新闻信息的直接对话机制;建立统一的应急联动中心,使应急事务能超越部门的条块分割,获得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改革灾害危机信息发布机制,进一步提高信息发布效率,如使用短信等。

  媒体不能“缺席”,媒体在重大危机的预防、应对和善后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张晓慧认为,在公共危机的潜伏期,媒体应能及时发现危机存在的前兆,向公众传递潜在危机的信息,引起有关部门注意,防范危机的爆发;在危机发生后,媒体客观真实的报道有助于引导舆论,使公众解疑释惑,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呼吁社会共同寻求走出危机的方法,减少灾难损失;另外媒体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善后工作,消除不良影响,变坏事为好事。

  “我们不是拉登的代言人。对于基地组织寄来的录像带,我们有专家小组鉴别真伪。”近年来影响渐大的半岛电视台培训发展部主任穆罕默德说,“媒体要坚持为事实服务、为观众服务的原则报道新闻。”他认为中国的媒体要进一步走向职业化、国际化,在国际重大危机事件中应更多地出现在第一现场。

  企业需要“补课”。在“9·11”、纽约大停电、四川达州特大洪灾等危机事件中成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当地通讯的朗讯全球服务部副总裁瞿嘉东说,危机应对中预防最为关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制定一整套危机应对方案,“这需要加强危机应对能力建设,加快应用一切高科技手段。”他引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调查数据警告说,没有完整的灾难应对计划的公司,在经历大灾难后,50%会在两年内倒闭。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的话“一锤定音”:建立健全重大危机应对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媒体、科技和社会公众的密切协作,“其中政府是危机管理的主角。”

  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