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打造“文化崂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6: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打造“文化崂山”

  本报记者李舫

  近年来,崂山风景区全面整合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文化品牌,积极推进“文化崂山”建设,为景区发展提供了重要文化支撑,促进了景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年内,崂山风

景区被评为“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名胜区”。

  开发文化资源建立长效机制

  为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崂山风景区管委积极推进文化研究机构建设,建立文化研究的引智机制。

  景区与山东大学共同组建了崂山康成书院和山东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吸纳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多领域、高层次的东方文化和崂山历史文化研究。他们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参加景区旅游文化开发项目规划论证和景区文化内涵发掘工作,为科学合理地推动景区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日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视察康成书院时,对书院恢复的历史价值、管理模式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2005年崂山风景区被确定为“文化管理效益年”,将文化建设纳入景区重点工作目标考核,还组织景区干部职工成立了10余个课题研究小组,有多篇调研文章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

  挖掘文化内涵树立文化品牌

  崂山风景区积极致力于易学、佛学和儒学研究,充分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先后举办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法显与中国佛教文化———纪念法显赴印取经由崂山登陆1590周年学术研讨会、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升了景区文化内涵与人文魅力,为景区从更深和更广的层次上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崂山是武术螳螂拳的重要发源地,为弘扬这一武术瑰宝,先后举办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和武术比赛,使其成为景区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

  积极引进养生文化,努力把崂山打造成知名的养生基地。举办中华养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法国、德国、奥地利等西欧国家的养生爱好者及国内著名的养生专家、教授、高道名僧等近百人出席会议,就道教与养生、崂山环境因素分析与养生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讨,进一步丰富了崂山文化的内涵。

  突出道教文化返璞归真

  崂山文化的主体是道教文化。但是崂山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局限于修复宫观、神像等浅层次的工作。道教文化中的礼仪、节日活动、音乐、健体养生等形式和内容,与现代审美价值取向较吻合,是景区管理者早就注意到的课题。但这些还不能构成开发的文化主线,不能成为合适的核心内涵,只能算是辐射内涵。

  道教文化的核心思想是“返璞归真”。因而利用生态学原理和原则,营造景区拙朴、恬静、含蓄的情调氛围,是强化、展现崂山道教文化吸引力的有力手段。为此,他们在巨峰游览区、九水十八潭的建设过程中,从山门设计到周边建筑,都突出了这一特点。

  结合科技建设数字风景区

  为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崂山风景区管委会首先从基础工作入手,积极采用先进数字设备和应用系统,努力实现信息化管理。依托互联网,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景区范围内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全天候、可视化的动态监督管理,及时获取各类资源变化信息。同时利用计算机建立起景区古树名木四季动态电子档案和摩崖石刻电子档案,增强了资源保护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崂山风景区通过实施“文化崂山”建设,极大丰富了崂山的历史文化内涵,使这一千古名山焕发魅力。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5日第十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