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安徽处理副省级干部失职事件 当事人十年后被查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6:34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陈维席被罢职

  10月21日,一则人事变动消息令安徽政坛再起波澜:安徽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决定,撤销陈维席省人大副主任职务。此前的10月12日,陈维席省人大代表的资格已被淮南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罢免。

  今年4月,61岁的省政协副主席王昭耀被“双规”,引发安徽政坛“地震”。因此“陈维席与王昭耀案有关”的传闻一度沸沸扬扬。

  但据《财经》调查,陈维席与王昭耀案并无瓜葛,前者至今亦未被“双规”。他被解职,源于十多年前在担任宿县地区行署专员时发生的一桩非法集资事件。

  目前,58岁的陈维席已由副省级降为正厅级巡视员,但行动并未受限制,只是已交出了刚分到手不久的合肥市和平花园省干楼宿舍的钥匙。

  ”非法集资”案

  陈维席从1984年起逐步进入官场,历任宿州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宿县行署副专员、行署专员;1996年8月至2003年1月任淮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并从此任上擢升为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93年中,在陈维席担任宿县行署副专员时,一个名叫马方泰(又称马方太)的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宿县。通过引荐,马方泰见到了陈维席,并向他及其他党政官员介绍一种名为“万年新”的涂料技术。据马方泰说,“万年新”是日本最新的高科技产品,投资少、无污染、销路广。

  这个项目引发了宿县地委、行署领导的极大兴趣。1994年年底,宿县地委、行署决定从日本引进此技术。1995年3月,宿县方面与日方新日本株式会社签订合资合同,中方付技术转让费3亿日元,日方负责提供原料、技术培训,年产3000万吨产品由日方包销。每升确保中方纯利润1200日元。

  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宿县地委、行署成立了“万年新”工程指挥部,陈维席和市委一副书记担任指挥,全权负责工程建设。为筹集建设所需资金,1995年8月,地委、行署联合下文,在各地直单位集资,规定每个职工出资5000元,三年后返还1万元,利息33.3%。据悉,每个单位都有必须完成的硬指标。为完成集资任务,宿县劳动局甚至从职工劳动保险基金挪用36万元。这次集资共筹得4055万元,其中个人集资达2300多万元。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之际,从日本传来一个消息:新日本株式会社破产了。原来,该株式会社早就资不抵债,合同签订不到20天,就宣告破产了。

  就这样,“万年新”工程不得不停工,4055万元集资款只剩区区20万元。在当时,4000多万元接近宿县地直财政一年的收入。

  闻知血汗钱打了水漂,宿县干部群众群情激愤,纷纷拥向单位讨要血汗钱。宿县地委、行署不得不作出决定:个人名义的集资款由各单位自己想办法还给职工。集体集资款则自认倒霉。

  ”舆论监督”风波

  1999年1月30日,安徽省委机关报《安徽日报》的子报《新安晚报》“新闻周刊”在头版刊发调查报道“骗子马方泰为何能够得逞”,详尽披露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在文章末尾提问:“那些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失的渎职的官员们该受到怎样的惩罚呢?”

  报道一经刊出,立刻触怒了一些官员,其中就包括陈维席。据知情者回忆,先是前宿县地委书记找到安徽日报社总编辑,提出文章有错误,“实施该工程的是行署不是地委”,称这篇报道“是一个政治阴谋”。

  迫于压力,《新安晚报》作出更正声明:凡文内提到的“地委”都应是“行署”。这一更正,让已调任至淮南市委书记的陈维席坐不住了。他跑到报社,说文章失实,让记者提供接受采访者的名单,并要求报社道歉。

  这篇调查报道的作者对《财经》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我不可能交出被采访者名单,让陈维席来找我,我文责自负。”

  报道的作者告诉《财经》,在她报道之前,《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的安徽记者站都发过内参,她的文章曾被新华社安徽分社《内参》以“本社记者”的名义全文刊发。据说当时的国务院领导还做了批示。安徽省纪委也认为文章属实,但终无下文。

  “此事为什么时隔十多年又重新提起?”报道的作者认为,可能是因为相当一部分集资款没有偿还,十年来宿县有很多人“一直在不停地告”。

  深层原因

  其实,陈维席时隔十多年后被查办,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记者获悉,由于这起“非法集资”事件非常典型,陈维席又是副省级官员,此事一直由中纪委直接查处,安徽省有关方面并未介入。只是在“违纪”还是“违法”的性质认定上一直存在分歧,才一直拖到今天。

  相关部门最终认定陈维席在这起非法集资事件中“失职”,对其作出了撤职、降级的处分。在今年10月21日的省人大常委会上,这一结果在常委中间引起了不小震动。省纪委一副书记说,这是安徽省处理的第一起副省级干部失职事件,给每个领导人正确、谨慎地行使职权敲响了警钟。L据《财经》杂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