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惠州:打造组团式山水生态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9:26 南方日报

  文明南粤⑥惠州

  文采斑斓

  在兼收并蓄中超越

  惠州是个很特殊的地方,城在山水中,人在花园里,惠州人已经习惯了风景宜人绿色环绕的生活。在这个苏东坡曾经行吟的地方,惠州人提出了“2010年再造一个惠州”,这不仅是经济总量的翻番,更在于城市文明整体的提升。

  最近,惠州市摘取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奖牌。这让惠州斗志更旺,信心更足,目标锁定2008年评选的全国文明城市。

  惠州的创建工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是一个兼收并蓄的城市。对人的吸纳应在兼收并蓄之首,客家人、潮汕人,湖南人、东北人,中国人、外国人……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在惠州一桌子人吃饭,大概1/3是外省人,1/3是惠州之外的广东人,1/3才是本地人。抱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惠州正逐渐成为人才与资本的“洼地”,人文情怀的提升也许正是城市发展最坚实的基础。

  最具惠州特色的包容当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兼收并蓄了。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惠州常被称作黑马,改革开放初期尚默默无闻,但根据中国社科院2004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如今的惠州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十七,全省第四。去年惠州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85.1亿元,年增幅更是达到15.1%,在大项目的带动下,“惠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我们要再造一个惠州”。表面看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城市的包容精神没有直接的联系,殊不知,后来居上的惠州吸取了多少前人的教训,少走了多少工业化的弯路。发展思路的兼收并蓄,成为惠州“跨越”的前提。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本地与外来的融合,大项目与小细节的搭配,文明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日益彰显。惠州城干净了,惠州人舒心了,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惠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在加强。今年,惠州成为广东省绿色GDP的试点城市,通过开展多项环境污染损失调查,初步确定经济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这是对惠州的考验,也是惠州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正如开放自由之于广州,古老神秘之于西安,对于后起之秀的惠州来说,有着自然的包容情怀是其魅力所在。山水丽城,数码E城,石化新城,历史名城,经济总量的单纯翻番岂足代表惠州的进步?整体的全面提升,文明城市的鞭策,组团式的山水生态城市必将让惠州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未来。

  昨天,惠州传来喜讯:全国最大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经过三年建设,目前全部工程量已基本完成,生产设备昨起陆续移交生产部门,进入最后调试阶段,年底即可建成投产。

  中海壳牌巨轮“下水”准备远航。市里的同志说,惠州将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协作能力,到2010年,惠州要实现GDP比2005年翻一番,等于再造一个惠州。目前,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一个组团式山水生态城已经呼之欲出。

  石化新城

  中海壳牌带动庞大产业链

  大项目的纷纷上马是惠州跨越的经济基础,其中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合资项目,投资总额达到43亿美元。为之配套的1200万吨炼油项目,有力地带动石化中下游产业,石化名城的前景清晰可见。

  山水丽城

  江河湖海日夜皆景

  惠州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岭南第一名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风景秀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象头山,美色天成的“苎萝西子”惠州西湖,在市区交汇而过的东江、西枝江,碧海蓝天、风光宜人的大亚湾海滨……如此美景让惠州成为南粤大地上的山水丽城。

  为保护生态,惠州投资巨大。仅整治西湖一项,经统计调查,自上世90年代以来,惠州市已经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进行西湖截污、清淤、引清,现在的西湖水质已经成为三类水。

  不仅如此,惠州也在打造入夜的“东方明珠”。2000年以来,惠州市每年平均投入约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城市照明事业的发展,资金的投入量在该市的城建史上是空前的。到2004年底,安装路灯累计30000多盏,线路总长800多公里。这项名为“东江明珠”照明工程被国家建设部评为“绿色照明示范工程”,惠州在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三,是广东唯一入选的城市。

  历史名城

  “四东”文化大放异彩

  惠州,古来已是人杰地灵,近两年以“东江、东坡、东征、东纵”共同构筑的“四东文化”更是擦亮了惠州的文化招牌。

  一千多年来,惠州一直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由于地处粤东门户,又是客家、广府、潮汕文化交汇地,“东江文化”在这片土地源远流长,愈久弥香。

  北宋绍圣元年,文豪苏东坡谪惠,他寓居惠州虽然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他留下了100多首诗词。“东坡文化”俨然成了惠州的灵气所在。

  近代的惠州又成为革命先辈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和华南抗日根据地之一,其中尤以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和东江纵队最为著名。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一批近代名人也都出自惠州。形成了独特的“东征文化”、“东纵文化”。

  数码E城

  知名IT企业撑起新时代

  改革国有企业,扶持民营资本,惠州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可谓投注了巨大的精力,也得到了丰硕的回报。TCL,侨兴集团,这些全国知名的IT企业撑起了惠州电子信息新的时代。去年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841亿元,占整个工业产值的54%,并有4家企业进入中国电子信息企业100强且名列前25位。在此带动下,“惠州数码节”也是红红火火,数码E城日渐成形。

  另外,惠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池和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电话机、电脑主板生产基地,以及中国最大的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有“三资”企业8000多家,世界500强有20多家落户惠州。

  大力治污

  做周边城市的好邻居

  上个世纪90年代,惠州就在全国较早提出了以一个中型城市的身份建立自己的污水集中处理厂。

  惠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污染情况进行严格监控,目前已经建立一整套系统,凡污染状况没有达到相关标准一律取缔,凡重污染企业一律不准上马。“科学发展观,让惠州避免了工业化进程中的诸多陷阱,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的保护。惠州的空气质量,全广东只有珠海可比。发展经济,惠州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惠州市委书记柳锦州说得掷地有声。

  时至今日,惠州可以自豪地宣称,惠州的空气质量珠三角首屈一指,不愧为周边城市的好邻居。

  盘活土地

  变废为宝形象大变

  闲置土地较多,土地资源浪费较严重的情况,曾经一度严重影响了惠州的城市形象。近年来,惠州在盘活闲置土地方面着实动了脑筋,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这样的大手笔很多。2003年,惠州对规划占地1000多亩的市民乐园以及惠州大道两旁的土地进行盘整,建起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游览于一体的市民乐园,并修建了130米宽的绿色惠州大道。2005年投资9亿多元建设东江水利枢纽工程,堤路结合、城市设防,集发电、通航、蓄水灌溉、改善水环境诸功能于一身,项目建成后,东江水位提升4米,增加20个西湖的水面积……这一切都极大地改善了惠州的城市环境,提升了惠州的城市形象。

  吾土吾民

  爱城如家美我新城

  拆迁户由抵触变感谢

  近些年来,惠州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规划拆迁必不可少,但令人惊奇的是拆迁没有出现一宗严重的上访事件。

  惠州塘尾街住着不少下岗职工和伤残人员,他们对拆迁原来有些抵触。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政府部门为他们临街建了28家档口,使他们的生活比原来更有保障。这些生活有困难的百姓感动了。拆迁顺利结束后,他们还联名写信感谢政府。

  高考“状元”数出惠州

  儿童话剧自编自演,少年文艺硕果累累。目前,惠州市已经形成了青少年文艺培训和文艺创作的浓厚氛围,青少年文艺的“金字塔”已初步构成。

  今年,惠州高考也传来喜报,惠州市一中的尹竟行同学以总分900分名列全省状元,这是继2003年之后,全省高考状元再度花落惠州。还有一批同学被清华北大等全国名校录取。

  政府掏钱治疗精神残疾者

  近年来惠州关注弱势群体,提升城市整体生活层次。今年1月起,惠州市对百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补贴,每人每月200元,由市、县两级财政共同支付。今年3月,惠州又启动“解锁工程”,为1200名生活困难的精神残疾人提供72万元的医疗费用。

  人文情怀是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惠州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惠州这些年变了,进步之大令人惊讶”,市民们提起惠州的温暖心有同感。除了弱势群体,普通市民也从各种各样的活动感受到了城市的温馨。美食节、数码节、文艺汇演……从物质到精神,文明的进步市民心里有数。这不,为援助今年广东洪水灾区的重建,惠州各界自发捐款千多万元。

  市民自觉报料城管110

  文明的进步让每个市民都尝到了甜头,参与管理的愿望也随之萌生。无论是漫步在美丽的西湖畔,还是宽阔的惠州大道,看到“刺目”的污秽,城管人员如未得知,定有市民主动向城管110投诉。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地加入了管理的队伍。

  化粪池的水溢出来,拨城管110;牛皮癣出现了,拨城管110;西湖水里杂物多了,拨城管110……“人人动手,美化家园”,“惠州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简单而朴实的口号后面,市民为城市的管理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力。据统计,今年惠州城管110共处理3677宗投诉,平均每天就有10多宗,为历年之最。

  得意之笔

  东江明珠

  活力之城

  惠州市二运会开幕式,大型舞蹈《咏西湖》惊艳亮相。

  不夜名城

  鸟瞰体育馆,华灯初上。

  石化新城

  中海壳牌巨轮拉动经济腾飞。

  和谐美城

  外国友人与当地学生亲密无间。

  山水丽城

  西湖鸟岛,春色无限。

  自家说法

  力争2008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

  在首次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惠州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这一难得荣誉让惠州人自豪又不满足。他们厉兵秣马,力争在三年后的评选中再上台阶。

  “宣纸效应”辐射全城

  记者: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称号后,惠州下一步将怎么做?

  惠州市文明办: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力争在2008年将惠州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这一目标既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不懈追求,对城市定位、自身条件实力的科学判断,也包含着对我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总体要求。对惠州来说,创建文明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他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不是为了创建而创建。

  首先是为跨越式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按照惠州城市发展规划,2010年我们将实现再造一个惠州,经济总量上一个新台阶。但经济的发展首先要靠人的素质提高,创建文明城市为此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契机。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惠州发展的始终。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跨越式发展,将绿色生态城市创建起来,促使我们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细心总结。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惠州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环保方面,即使是生产金子的工厂如果达不到环保标准也不得上马。

  可以说,文明是多方面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惠州希望发挥“文明”的“宣纸效应”,通过文明城市的创建,在全市树立一批文明单位文明村镇,以点带面,让文明的各个方面辐射到周边地区,从而在全市产生质的变化。

  市民感受点滴实惠

  记者:创建工作将为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惠州市文明办:文明的进步本身就是百姓的实惠。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惠州的城市建设格局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的人居环境特色日益彰显,绿色生态城市的魅力将不断显现。

  更为重要的是,惠州的创建工作两头着手:一方面,惠州整合各个部门,提高部门办事能力转变工作作风,为惠州百姓办实事,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例如,市直“窗口”部门实行“行政审批公开承诺制度”和“阳光”服务,建立“一站式”投资服务中心。并建立健全受理、审查、听证等行政制度和招标拍卖、考试考核等监管制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使各项行政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大力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改善惠州的政务环境。

  另一方面在创建的潜移默化中使市民发生改变,提高全民素质。这方面的工作是隐形的,是需要长时间坚持方能见效的。从每一次宣传到每一场活动,从硬环境的改变到软环境的建立,一点一滴地让市民感受到创建工作的实惠。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徐林通讯员惠文明

  本版照片由惠文明提供

  图:

  半城山色半城湖,一个组团式山水生态城市正在东江之滨崛起。

  平海古城奋力舞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