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安国药业:千年药都困局“望闻问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9:33 河北日报

  关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②

  一个名扬海内外的传统行业,一个全国最大的专业市场,一批经过认证的制药企业……虽然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一个产业集群的安国医药行业,在近几年内并未出现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蓬勃发展,相反,却有陷入日渐萧条困境的危险,原因何在?10月底,记者到安国一探究竟。

  1、“望”市场萧条成交不旺

  尽管刚到安国,负责接待记者的安国市有关部门人士就一再称“市场非常萧条”,但亲眼看了还是感到有些吃惊。

  始建于1993年的安国东方药城中心交易大厅门前,“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对联,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然而,大厅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从二楼望下去,面积15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里显得空空荡荡。安国药城管理局副局长王新友叹了口气:“一共4000个摊位,才租出去600多个。”更要命的是,药材市场发展的高峰时期,一个摊位的年租赁费平均接近5000元,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不足3000元。即使是租出去的摊位,很多也只是摆个样子。摊位前,打牌的,下棋的,织毛衣的,聊天的,摊主们干什么的都有,就是很少见正经做生意的。

  一位一边织毛衣一边漫不经心地盯着自己摊位的女摊主感叹:“多少年了,没见过这么冷清的时候。”

  今年83岁的安庆昌名片上有4个头衔:安国市中药研究所所长,安国市松梅堂养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老药工协会会长,副主任中药师。在这位从16岁就开始从事中药材生产和经营的老药工看来,安国的中药材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嬗变过程。

  “《大宅门》你看过吧?清末民初,安国就已经很热闹了。”安庆昌说,作为蜚声海内外的“千年药都”,安国的药材向来是当地人的骄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国的中药产业更是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发展。1980年,恢复举办药材交流会后,大批货栈、药行纷纷出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西关简易市场的大棚成为全国药商趋之若鹜之地;1993年,开始建设东方药城,药城占地2000亩,总面积60多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药材种植、加工业也开始迅猛发展。安庆昌介绍,1980年之后,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连年翻番,1980年9000亩,1981年近3万亩,1982年5万多亩,1984年10万亩,到目前,这个数字仍然稳定在13万亩左右,几乎占全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新冒出来的加工企业、加工作坊更是遍布全县,几乎家家都在进行粗浅的饮片加工。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安国中药产业达到了顶峰,市场年成交额接近80亿元,出口数量占全国的30%以上。

  其实,目前安国中药材市场在国内同类市场中仍然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不久前公布的国内分类市场统计结果,安国市中药材市场稳居头把交椅。

  但是,萎缩与萧条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目前,市场日客流量只有几千人,吞吐量200多吨,都不到鼎盛时期的一半。今年上半年,安国市整个中药材产业实现增加值只有7.5亿元。而在这一产业中绝对“大头儿”的市场成交额,王新友称:“没有十分准确的统计,但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很难让人乐观。”2、“闻”政策变化难以适应

  实际上,安国药城的“冷清”已经不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了。

  继“非典”期间“暴富”事件之后,安国市东方药城最近一次“出名”,是在不久前的一家媒体上。这篇报道称“‘药都’造假无法无天”,私人加工饮片、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的一系列现象,让人“发指”。

  “我们不能否认,是有个别不争气的安国人败坏‘千年药都’的名声。”安国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郑国利称,但他坚持认为,从整体上看,安国医药市场的监管是很严格的,安国市场上的药材质量也是有保证的。他介绍,根据国家药监局的抽查结果,安国医药市场上的中药材质量连续5年名列全国第一。

  在郑国利看来,影响安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政策变化。

  去年初,国家出台政策,禁止个人及没有资质的企业加工中药饮片,同时禁止没有资质的企业和个人经营饮片。“这对安国中药材产业而言,无疑产生了重大影响。”郑国利说。

  郑国利介绍,安国药材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其中在加工饮片这个环节,90%以上都是由人工加工而成。现在,这个产业链正在被新政策打断。最多的时候,安国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曾经达到过1100多个,加工专业村15个,专业户8600多家。而现在,全市具有生产或者经营中药饮片资格的企业加起来也只有53家。

  而王新友则称,安国东方药城中心交易大厅里的经营户原本有60%以上的是经营饮片的,新政策出台后,交易中心的萧条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在安国采访期间,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同这个观点。

  中美合资美威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彦军对新政策表示怀疑:“按照国家的规定,药材只要一动刀就算是加工,就变成了饮片。可现实是,许多药材在采摘后必须马上加工,否则就失去了药材的特性。”他介绍,如沙参、桔梗,必须趁鲜去皮,一旦时间长了,表皮干燥后就刮不下来了,其他如枸杞、黄芪之类都需要经过简单的加工,但这样一来就都变成了饮片加工,是违规的。

  当地药业人士认为,国家这种“一刀切”的产业政策其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作为农村土特产品的药材加工,短时间内还脱离不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加工的现实,而国外市场的庞大需求决定了这一产业前景被看好。因此有人建议说,应当对饮片加工区别对待,对那些适于农户分散加工的、加工工艺简单的饮片,只要把好市场准入关,就应当允许农民个人加工。3、“问”传统好还是现代好

  专家指出,为适应药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满足消费者对药品质量和疗效的要求,中药生产企业必须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中药加工工艺,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疗效与稳定性,实现中药生产现代化,从整体上提高中药生产水平,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近些年来,中药技术的革新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巨大技术难题,包括中药提取物生产技术和中药鉴别技术等,这些已经成为我国中药生产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障碍。

  但问题在于,作为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产业,安国中药产业的从业者对此并不十分感兴趣。

  “每一味中药都含有成千上万个活性成分,要具体的将一个中药的有效药物成分从其中分离出来很难。”王彦军对目前流行的观点不以为然。他认为,中国的传统医药讲究“君臣佐使”,讲究不同药物、不同成分配合使用,与西医的单一分子结构有本质不同。他甚至认为,如果打不开国际市场,就不如干脆放弃,努力做好国内的销售。

  但即使是国内销售,安国的制药企业业绩也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到目前,安国市共有制药企业4家,除了药都集团之外,另外3家的年产值都只有几千万元。而药都集团的制药厂虽然年产值超过1亿元,但集团企管部主任王学恩也坦承,他们生产的11大类243个品种药品中,绝大多数都是普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作为国内惟一一家整体通过GMP认证的中药企业,他们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仅电费一项就增加了600万元。

  王学恩认为,中药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关键要有新药、特药,要有自己的产品。但问题在于,要拿出一个新的中药产品,不但要投入数以千万元计的资金,而且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拿到正式批准文号。王学恩说,他们2000年就开始搞一种新药,但一晃5年过去了,至今也没能拿到文号。

  “现在搞一种新药,或者上一个制药企业太难了,单是资金一项,就不是大多数人承受得起的。”安国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李彦民深有感慨地说,即使是上一个占地规模15亩左右的饮片企业,就需要投入1000万元以上,上成药厂最少也要5000万元。在最近10年内,安国市没有新上一家哪怕规模很小的中成药制药企业。4、“切”如何走上“标准”之路

  在安庆昌看来,安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存在四大薄弱环节:一是中药材质量不稳定而且难以控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二是中药饮片加工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炮制规范不统一等问题;三是中成药单个产品和同类产品低水平重复严重,多数产品存在质量不高、疗效不佳、销路不畅等问题;四是包装落后、产品标识不清、使用说明含糊、市场形象不佳、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意识淡薄等问题。

  “归根到底,我们的问题只有一句话———各个环节都缺乏统一而有效的标准。当务之急,是要从技术上规范整个行业。”安庆昌说。

  近两年,安庆昌一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授药农们正确种植药材。按照GAP标准,他撰写了一部适合安国当地的药材种植操作规程(SOP),目前这一操作规程正在省科技厅等待通过。

  “有了这个东西,我们就能做到对每一种药材的有效成份含量都有一个定量化的标准。并且对药材生长的全过程以及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是否超标,都会有一个详尽的定量规定。”

  就在记者在安国采访的10月底,药都集团与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市科技局、安国市人民政府举行了一次祁菊花(脱毒一代)GAP种植示范现场观摩会。观摩会上,药都集团方面的观点与安庆昌惊人地一致:“目前,中药材存在着种苗无标准、生产方式落后、无规模、无品牌、缺乏严格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手段等问题,使中药材产业化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今后几年内,药都集团将投入巨资,建设包括10000亩地黄、2000亩祁菊花、2000亩祁紫菀和1000亩大田扩繁场在内的15000亩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力求实现中药生产的现代化和标准化。

  据了解,最近安国市已经制定了一份《现代化新药都建设实施纲要》。这份纲要雄心勃勃地提出,到2020年,要把安国建成对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有全局性影响带动作用的中药物流中心,对我国北方中药现代化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的中药材生产和加工工业重地,对完善全省医药产业体系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医药关联产业增长点,对提升全省中药产业整体水平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中药现代化技术产业化基地,对国内外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有较强吸引辐射能力的生态型现代化药业集中城市。

  “安国药业目前正经历从经销商到生产商的痛苦转变,我们期待这千年药都浴火重生,重现辉煌。”李彦民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徐国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