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湖北因地制宜构筑县域经济发展四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17:00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电(记者张先国 袁志国)记者最近在湖北采访发现,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县市,只要从本地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找准定位,抓住特色,就能在新一轮发展竞赛中抢占先机,创造出独特的发展模式。

  通城模式:靠感情寻找发展机会

  通城,偏居湖北最南端,与江西、湖南为邻,山高路远,人多地少,要矿产没矿产,要粮食没粮食,1995年才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交通是个死角,上面很少有领导来,所以县委县政府连牌子都没挂。前些年,通城人也曾大搞招商引资,费牛大的劲把老板请来了,可找不到他们青睐的香饽饽,人家看看之后走了。一次这样,不气馁;可次次都是这样,就显出了市场的无情。

  通城人急了:想和发财,却摸了一串的白板,通城这副牌该怎么打?他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找准县情。早在旧社会,通城就是长工之乡;改革开放之初,通城人曾因挑着担子卖茶叶在湖北掀起茶叶风暴;上世纪80年代,十几个街道女工创办的玉立砂带厂,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中等以上城市;到2003年底,全县有10万人外出打工经商,占全县劳动力的60%以上。县委书记陈树林调查发现,通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已涌现一批大大小小的老板,资产过千万的有100多人,资产百万以上的有1100多位。他豁然开朗:感情就是通城惟一的资源优势,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把他们引回来创业!县委县政府开始启动回归工程。

  通城的回归工程花开满园,在湖北的县域发展大潮中脱颖而出。近两年,通城县共引进项目287个,引进资金11.3亿元,其中回乡创业人员470多人,兴办各类企业243个,引进资金8.2亿元,经济发展彻底摆脱了前几年的低速徘徊局面。

  枝江模式: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市的嬗变

  前些年,枝江市不少干部谈起自己是农业大县,总带有沾沾自喜的味道。但卖难的现实一次次将农民增收的希望化为泡影,有些农民干脆挑着农产品找政府,埋怨干部瞎指挥、管种不管收。2002年初,新任枝江市委书记王松华提出,甩掉农业大县的帽子,向工业强市转变,不是就工业抓工业,而是紧扣占人口近80%的农民搞农业产业化。

  此后,枝江市围绕柑橘、黄桃、优质稻、油菜、棉花等农产品优势,开始大力招商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香港、台湾、日本和沿海等一批企业相继跟入,农产品基地成了红红火火的第一车间。目前,枝江已形成酒业、果蔬加工、油脂加工和纺织产业群等深加工链,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以上的达到46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6%。农副产品加工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也成了工业与农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使农民增收与县域经济发展呈齐头并进之势。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4%,是近十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农民因农副产品提价增收近亿元,远远超过政策性增收和打工经济增收。

  已落户枝江的湖北迅达科技公司总经理尚兆旭惊叹地说:枝江的招商执着和热情再坚持三五年,这里将变成宜昌的东莞。

  仙桃模式:借大都市之力壮大县域

  从武汉外环的西大门出发,只需40分钟便到了仙桃。这个湖北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市,从乡镇企业发展到民营经济发展一路领跑于湖北的县市。仙桃境内连块石头都没有,矿产资源匮乏,但粮棉产量大,因此,仙桃定位于产业轻结构、经济外向型,当好二传手、融入大武汉。仙桃市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展的百分之九十是轻型工业,尤其是纺织服装、医药卫材,经济外向型、劳动密集型,解决就业。仅彭场镇就有18000人就业,其中有3000人来自外地。充分的创业不仅带来了充分的就业,而且能够出口创汇。

  仙桃已经成为全国最先进的纺织基地之一,先进的纺锭、精纺纺锭,使之成为全国最好的面料基地,精纺毛料、纯棉面料也都是全国最好的。彭场无纺布工业园是全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其无纺布制品、香精香料、钢制容器等产品,远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7月,湖北省正式实施1+8的武汉经济圈发展战略。新的发展机遇,将仙桃推向了新的起点。仙桃适时提出得仙桃者得武汉、进而得华中的理念,吸引了不少的外来投资者。作为武汉的后花园,仙桃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仙桃的接待条件在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宜昌,商业业态和规模也已超过很多中等城市。

  宜都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地处鄂西南山区的宜都市,曾经盛极一时的五小工业、乡镇企业在相对闭塞的环境里几近全军覆没,1995年,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在湖北省38个山区县市中排名33位。可就是这样一个山区小县,近几年却脱胎换骨。

  记者在宜都市调查采访得到的答案是:产业集中。宜都地处长江边,具备大进大出的交通优势,便于发展大进大出的工业模式,整合资源,招徕客商。宜都市更加注重引导产业链构造,引导企业扎堆成团、集约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引进深圳东阳光集团给宜都带来了一个从电解铝到精铝冶炼又到化成箔制造的精铝制品产业链,引进宜化等企业给宜都带来一个从12万吨合成氨到10万吨硫基复合肥、从40万吨硫酸到10万吨磷酸二氢钾的化工产品产业链。符合资源整合要求的产业集中,使宜都的县域经济呈现出新型工业化的强劲发展势头。

  一个项目就是一组资源的联合体,一个项目又是一个产业链的新结点。宜都市引进一个项目,就把它作为一个新的产业链的发端,使产业在资源整合优势中滚雪球,项目也在资源整合优势中一个跟着一个来。宜都市的领导说,来了一个项目就会跟进一批项目,项目本身就成了我们的招商大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