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端午申遗”之争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00:17 红网

  韩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由18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审查委员团21日至24日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审查委员会,并在江陵端午祭等64个申报遗产中选定43个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1月26日《代快报》)

  从去年开始至今,我们就一直与韩国争端午节的“名份”,现在终于尘埃落定了--中国落败。我们的专家们倒是大方风度得很:认为不是坏事,无形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

嘛。有“爱国者”看不惯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砖头没少扔,骂话不少讲。可是我告诉要他们,扔了也白扔,骂了也白骂,难道专家们说,这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坏事,我们的宝贝被别人抢走了,然后呜呜地哭几下,“爱国者”就可以哈哈哈高兴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少,立春、元宵、上巳(三月三日)、清明、端午、夏至、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祭灶、除夕……差不多每个季节都有节日。但是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过呢?在我看来,传统节日正在被遗弃,越来越落魄,“穷”得只剩下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除此之外,过传统节日就是逛街、购物、上馆子、休闲、发呆、无聊。相反,洋节倒是越过越热闹,越过越红火,越过越上瘾,越过越有味道。

  自己对自己的东西都不看待,视同鸡肋,韩国人吸收过去了,现在要发扬光大,并“申遗”了,自己就十万火急了。那样子是,虽然自己没看待,过不好,不好过,但我也要死死守住这个宝,不能让你抢去。

  我暂且不论韩国人抢去的“宝”是不是我们那个“宝”,也不论这样的争论倒底有多大意义,我要说的是,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自己的节过好呢,为什么别人“申遗”就让我们有如此过敏呢?我想,除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外,还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以及传统节日的时代语境问题。

  前段时间关于国学的讨论十分热烈,笔者写了一篇《从“现代私塾”说开去》的文章贴到网上去,提倡辨证地看待国学,支持和反对两种声音都有,我只说反对。有的网友说,“(国学)有什么用处,对于广大的人民,能解决什么问题?老一套的东西,除了喊万岁以外,还能干什么?”有的网友说,“看来现在不仅仅是腐败横行了,文化好象也开始腐朽横行了。唉!中国看来是完蛋了,完蛋了……”对国学的看法如此不堪,对传统节日的看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对由国学、传统节日构成的传统文化的看法又能好到哪里去?在“有用”、“先进”的指导下,判断文化好坏高低的标准也必然是有没有用,先不先进。如此,我们显得是多么的聪明智慧,如此,韩国人显得是多么的愚昧无知,竟然抱残守旧,对一个无用的、腐朽的节日宠爱有加!可是既然韩国人愚昧无知,就让他愚昧无知去罢,为什么我们有些人还要争着去愚昧无知呢?这岂不是比愚昧无知更愚昧无知么?

  传统节日的在当代的困境显示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困境。实际上,传统文化在当代已形成一种割裂,比如,过去,过七夕节有乞食、乞巧、乞智、静夜葡萄藤下窃窃话私语等很具体的动作,可是现在这些东西不是被淡忘了,就是没有那氛围去做,当我们要过七夕时真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个节该怎么过才好,最后就用疯狂购物,或是一顿美食好酒打发算了。没有这样一个语境,即便“申遗”成功了,也会锁在保险柜里,与现代人的生活没有丝毫联系。要发扬传统文化,争抢“名份”是次要的,我以为首先应该向聪明的韩国人学学,他们在传统文化身上注入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当然,学习的时候不要有老大心理,想想自己为什么抵不住“韩流”,就该虚心一点。

  (稿源:红网)

  (作者:廖保平)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