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之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04:47 中国青年报

  杨眉

  你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吗?求知与成长之间是不是一定成正比?求知中有没有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道德与心理健康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一个酷爱学习的中学生,各科成绩都十分优秀,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由衷欣赏。可就

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如果有一天在求知的过程中对某种“恶”产生了好奇,驱使他进行极为深入的探索之时,他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所探索的“恶”淹没以至于无法自拔?

  《机灵的中学生》(又译《纳粹追凶》)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优等生托特突然对历史中的某一页———二战中的纳粹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他运用自己的聪明想方设法地找到了一个藏匿多年的老纳粹。按照法律,他有义务立刻报告有关当局,但是他没有,而是借此威胁那位老纳粹:“告诉我真实的历史,否则……”

  托特以为他是在求知,他不知道这是在步入深渊。

  对恶的好奇将托特置于恶之中,他在做出知情不报的最初决定时就已经使自己成为恶的帮凶,在深入了解恶的过程中,他又不可避免地遇上许多需要为恶做掩饰甚至掩护的时刻,在他对父母老师的谎言与欺骗步步升级的时候,他把老纳粹压抑多年的恶再次激活,直到有一天,他在老纳粹的阴谋中,亲手杀死了一个犹太人……到此,这个原来的求知者就堕落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罪犯!

  很多人不知道,对恶的好奇常常会使人陷入双重的恶之中,一是外界现实中的罪恶,二是内在被激活了的恶念。

  人都是善恶并存的,部分得之于遗传,部分得之于后天学习。在一个基本健康的社会,人的恶念是被严格地束缚在内心最深处的。但是,对于恶的好奇却会激活这种压抑的恶念。当恶念被激活后,它就会出现机能自主的现象,也就是会不受人意志的控制而自动产生作用并不断升级。

  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所有控制就都消失了。要知道,潘多拉的盒子不仅在外面,也在我们的心里。

  青少年时代是最脆弱、最难抵制诱惑的时期,此时,遵守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的教导非常必要。否则,常常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此处的“礼”是指一个社会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应遵守的基本社会规则。

  道德有很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中专门提到:心理健康中包含了道德健康。道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千百年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的良知系统已经发育得非常成熟了,以至于使人产生了要相信自己是公正和道德的社会需要,当这种需要被满足时,人就会产生满意与幸福感,而当这种需要被忽略甚至被压抑时,人就会产生紧张、担心、不安和不满的感觉。所以,一个人想要有平和宁静与满意的心境,不违反道德准则是前提之一。

  大家都知道,就躯体健康而言,幼年营养不良会给身体造成终身影响,而且越往后这种影响的消极面就越突出。其实精神发育也一样,早年的营养越丰富,质量越高,以后的发展和成长就越顺利。青少年时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个时期,为让其心智得到充分的发育,就需要相对纯净与优质的环境,以产生“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效果。

  而此期如果总与“非礼”之事纠缠,时间长了,就会被“非礼”的观念所塑造和控制,严重的还会如托特一样,要么抽身而不能,要么就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青少年做事喜欢凭感觉,率性而为。殊不知,像吸毒、看黄片、探索或者模仿恶行等事情当时做时也许不会有不好的感觉,甚至可能还会有暂时的快感,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会妨碍一个人的未来发展,甚至会断送大好前途。所以,那最初的、短暂的“好感觉”总是会带来持久的、长期的“坏感觉”。恶的初始面目有时可能不是恶,这正是恶的最可怕之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